中新网丽水11月18日电(胡丰盛)在浙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一颗颗金黄硕大的云和雪梨不仅承载着近600年的栽培历史,更成为山区百姓实现共同富裕的“黄金果”。从明朝景泰年间的栽培起源到如今全产业链产值近10亿元的现代农业标杆,这颗“梨中霸王”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传奇篇章。
农户采摘云和雪梨。云和县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浙江省“三大名梨”之一,云和雪梨以单果重达5斤的“巨无霸”体型著称,两次荣膺“中华名果”称号。其栽培史可追溯至明朝景泰年间,二十世纪初经云和人魏兰改良技术后远销温州,留下“梨行林立”的商业盛景。如今,“梨园路”“梨树坪”等地名和“拜梨贴”等非遗活动,仍在诉说着这座山城与雪梨的深厚渊源。
面对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等发展瓶颈,云和县通过实施雪梨产业创新集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对百年古梨树进行品种改良和优化。据云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烨介绍,经过科技赋能的雪梨品质显著提升,市场售价突破每公斤20元。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2.2万亩,带动6000余农户参与种植,形成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在传统畲族村寨苏坑自然村,曾经“打架多、赌博多、打工多”的落后景象已彻底改变。通过实施老梨园品种改良、矮化改造和棚架式栽培等技术革新,该村建成80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梨庄村党支部书记叶长法自豪地表示:“现在95%的村民返乡种梨,户均年收入达20万元。”
科技注入带来的产业升级成效显著:两次套袋技术提升果实品质,冷库建设延长保鲜期,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完善带动乡村旅游。这个曾经凋敝的山村,如今通过雪梨产业实现年产值超亿元,成为云和县产业振兴的标杆样本。
云和雪梨衍生品集中展示。云和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突破鲜果销售季节性限制,云和县与浙江大学共建产业联合研究中心,打造“梨某某”品牌矩阵。目前已开发雪梨果汁、气泡饮、精酿啤酒、雪梨膏等20余款深加工产品,通过抖音、天猫等平台和“云和县农旅投”小程序销往全国。其中雪梨精酿啤酒成为网红爆款,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深加工不仅提升产品附加值,更通过收购农户雪梨、反哺鲜果销售等方式形成产业闭环。”云和县农旅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邦云介绍,公司每年收购量占全县总产量的30%,直接带动梨农增收。在安溪乡,雪梨文旅项目、文化展示馆和研学基地的建成,使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发出的雪梨宴和文创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一颗雪梨,百年‘梨’想。”安溪乡党委委员蓝阳丰表示,通过举办梨花节、丰收节等特色活动,当地正探索“雪梨+”发展模式。从品种改良到产业链延伸,从科技赋能到三产融合,云和雪梨正以强大的产业带动力,书写着“土特产”变身“金钥匙”的乡村振兴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