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锡林郭勒11月18日电 (奥蓝 呼牧) 随着冬季来临,我国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即将进入“畜避寒、草休眠”的关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以“牧户自储为基础、集体储备为补充、旗级储备保应急”为原则,全面推进饲草料储备工作,为全盟300万头牲畜安全越冬筑牢防线。

锡林郭勒草原总面积达2.7亿亩,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据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最新数据,截至11月18日,全盟今年计划储备饲草15.58万吨,已完成12.79万吨,超额完成阶段性储备任务。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牲畜越冬需求,更为牧民稳定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阿木古楞宝拉格嘎查,新建的1000平方米封闭式储草棚内堆满了金黄色的牧草。牧民巴雅尔图指着自家储备的70吨牧草告诉记者:“这些草足够300只羊和40多头牛过冬,后续可能再补购些精饲料。”据嘎查书记布仁特古斯介绍,该储草棚总投资12.5万元,通过上级补贴与嘎查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有效解决了以往露天存放导致的损耗问题,现在可储存近800吨饲草。
“往年饲草露天堆放,夏天雨水大时腐蚀严重,还存在火灾隐患。”布仁特古斯表示,封闭式储草棚的建成使用,显著提升了饲草保存质量。目前,东乌珠穆沁旗草原上随处可见成捆的饲草和充盈的饲草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冬季风景线。
东乌珠穆沁旗农科局工作人员敖日其楞指出,饲草储备的核心作用是抗灾应急保障。“我们要求各嘎查至少储备够15天用量的饲草,确保发生灾害天气时受灾牧户能及时获得供应。”据统计,该旗已建成标准化储草棚230座,储备能力达15万吨。
在产业链保障方面,锡林浩特市已形成“储备—加工—销售”完整体系。全市9家饲草料储备加工企业年生产销售能力达10万吨,59家销售企业实现苏木乡镇全覆盖。这种全链条支撑模式,不仅提升了饲草保障效率,还带动了当地畜牧业转型升级。
锡林郭勒盟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饲草储备监测,确保剩余储备任务按时完成,同时完善应急调运机制,全力保障全盟畜牧业生产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