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浙江托育一体化覆盖率超半数,如何打造优质托育服务新标杆?

时间:2025-11-19 23:29: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中新网杭州11月18日电(曹丹)午后的阳光透过推门洒进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幼儿园通泰园区托班教室,孩子们从睡梦中自然醒来,抬眼便是绿意盎然的草坪和五彩斑斓的花园。这座将窗户改为推门、实现室内外无缝衔接的托育空间,正是浙江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的生动缩影。

浙江托育一体化环境改造实景

11月13日,通泰园区托班教室一景。曹丹 摄

环境之变:从封闭空间到成长乐园

随着生育政策优化与社会需求升级,浙江今年7月出台《关于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遴选21个试点地区先行探索“幼有优托”新路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0—3岁儿童托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忻怡指出:“创设适宜环境对幼儿早期发展至关重要,需坚持‘儿童优先’理念,提供回应性照护。”

通泰园区的改造堪称典范:将托班教室置于园所中心,拆除传统窗户,通过打通室内外通道、优化场地布局与设施安全,构建起一个安全与探索并存的成长乐园。园长陈晓为观察发现:“当孩子们站在推门前观察户外活动时,自然的互动场景极大缓解了分离焦虑。”这种“打破围墙”的设计理念,正被浙江各地幼儿园广泛采纳。

细节处见真章。浙江各地幼儿园遵循“变暖、变软、变矮、变宽”原则,通过降低洗手台高度、采用软包墙面、铺设环保地垫等措施,系统化打造符合幼儿身心需求的成长空间。陈晓为强调:“只有蹲下身来,才能真正理解幼儿需求,创设适合他们的环境。”

浙江托育环境适儿化改造细节

11月13日,孩童正在使用改造后的洗手台洗手。曹丹 摄

服务之变: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面对家庭多样化需求,浙江推动托育服务向个性化、精准化转型。杭州市上城区“幸福家”体系推出“一小时幼儿园芝麻开门”项目,周末及下班时段开放优质课程,年均服务超1万人次;“长幼随学”政策已帮助845户家庭实现“一人接送、多孩同园”。台州市椒江区“海蒙幼芽·浪花驿站”提供“应急托”“小时托”服务,支持1-4小时灵活托管,解决家长突发性需求。温州市鹿城区则构建“渐进式”入托机制:通过亲子早教课程、家庭伙伴联盟、半日制过渡等三阶段衔接,助力幼儿平稳适应集体生活。

浙江托育服务个性化创新实践

11月13日,通泰园区托班教室内一景。曹丹 摄

数智之变:从“传统管理”到“智慧照护”

数字化赋能托育服务升级。宁波市奉化区依托智慧托育平台建立“健康+日常”双档案:健康档案实时监测体温、饮食等数据并自动预警;日常档案记录游戏互动、语言发展等轨迹,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温州市第八幼儿园利用平台数据分析幼儿兴趣偏好,动态优化课程设置,并通过“一起长大”智慧家园功能构建“园所—家庭—社区”共育平台,实现教师在线记录与家长同步反馈的良性互动。

据浙江省教育厅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托育教育一体化幼儿园占比达57%,在托幼儿6.7万人,占适龄幼儿的17.4%,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副厅长舒培冬表示:“浙江在服务优化、医育融合、数字赋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将重点推进适托化改造、专业化培训、标准化探索三大行动,让‘最柔软的群体’得到最温暖的呵护。”

(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