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1月19日电 (马效勇 希日尖措 孙睿)记者18日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委宣传部获悉,作为青海首个沙漠水产养殖项目,位于都兰县香日德镇的小柴旦沙漠养殖基地传来喜讯——首批投放的3万斤“沙漠蟹”迎来丰收季,产品已批量销往江苏、上海、广东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图为沙漠蟹迎来丰收。都兰县委宣传部 供图
走进小柴旦沙漠养殖基地,10余个标准化养殖水池波光粼粼,青背白肚、膏腴黄满的“沙漠蟹”正被工作人员有序捕捞。这片曾被称作“风吹石头跑”的荒漠地带,如今因生态养殖焕发出勃勃生机。基地负责人李继青介绍:“我们引进的辽宁早熟蟹苗,经过两年半的精心培育,在昆仑山冰川水滋养下,肉质格外紧实鲜美,市场反馈超出预期。”

图为工作人员捕捞沙漠蟹。都兰县委宣传部 供图
据技术团队透露,该基地依托300亩沙漠水域,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成功构建起适合螃蟹生长的微生态系统。昆仑山冰川水富含矿物质且低温特性,使得养殖出的螃蟹具有“壳薄肉厚、黄满膏肥”的独特品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图为工作人员将打捞的“沙漠蟹”装车。都兰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这一创新养殖模式不仅创造了生态价值,更带动了当地就业增收。香日德镇小夏滩村村民李勇算起经济账:“过去只能靠放牧为生,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每月2000多元收入让全家生活有了保障。”据统计,基地已为周边20余名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
都兰县农牧和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实施“三步走”战略:一是扩大养殖规模至500亩,二是构建“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学研体系,三是探索螃蟹与南美白对虾、花甲的立体养殖技术。更值得期待的是,当地计划结合柴达木盆地旅游资源,开发“沙漠养蟹观光体验”项目,打造集生态养殖、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从荒漠到“蟹田”,青海都兰正以生态养殖为支点,撬动绿色经济新杠杆,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都兰样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