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海昏侯墓考古十周年:除了黄金,还有哪些震撼发现?

时间:2025-11-20 07:19: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南昌11月15日电 (记者 李韵涵) 今年恰逢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这座以百余公斤黄金器物惊艳世人的西汉列侯墓葬,随着实验室考古与科技考古的深入,正持续揭开更多历史面纱。除了“晃眼”的黄金,海昏侯墓还藏着哪些“惊世大发现”?

在出土文物中窥见西汉辉煌文明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格局最清晰的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墓主刘贺作为汉武帝之孙,一生历经昌邑王、“汉废帝”、海昏侯三重身份转变,其墓葬规格直接体现了西汉中晚期列侯葬制的高度统一性。

海昏侯墓出土金饼展陈

8月31日,游客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参观展出的金饼等文物。(记者 刘占昆 摄)

据考古领队杨军介绍,2011年至今的考古工作共勘探400万平方米,发掘1万平方米,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其中“刘贺玉印”采用新疆和田玉料,玛瑙、水晶珠等海外贸易文物,以及褭蹏金、麟趾金上的花丝镶嵌工艺,均印证了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其绘制的孔子像不仅是迄今最早孔子肖像,更是唯一以师徒题材呈现的早期孔子形象。

海昏简牍持续“上新” 揭秘西汉藏书风貌

墓中出土的数千枚竹简正不断改写学术认知。通过红外扫描技术,考古团队确认随葬《诗经》为全本,存字量居考古发现之最。杨军透露:“根据‘诗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的简文记载,这版《诗经》极可能是西汉高等级贵族藏书的标准版本。”

海昏侯墓出土《诗经》简牍

图为海昏侯墓出土《诗经》相关简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目前确认的简牍群以儒家经典为主,涵盖《论语》《礼记》《春秋》及占卜文献《易占》,印证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杨军表示,随着释读工作推进,未来将有更多简牍内容公开,部分修复完成的文物即将展出。

多项“海昏之最”填补学术空白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党工委书记夏清平介绍,通过科技保护已让385件漆木器、207件金属器重现光彩。其中三项发现堪称“世界之最”:

  • 最早炒钢医用毫针:主棺出土的钢针以生铁脱碳锻打制成,直径0.3-0.5毫米,接近现代针灸针标准,证明西汉已掌握炒钢技术并应用于医学
  • 最早蒸馏酒器:青铜蒸馏器结构与后世白酒蒸馏装置高度相似,将中国蒸馏酒历史提前千年
  • 最早《齐论语》:简牍中记载的《智(知)道》篇章包含东汉后失传的孔子原话,如“孔子智(知)道之易也,易易云者,三曰”
海昏侯墓出土青铜灯

游客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参观展出的“南昌”铭文青铜灯。(资料图 刘力鑫 摄)

这些发现不仅重构了西汉物质文明图景,更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医学史、思想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海昏侯墓这座文化宝库仍将不断带给世人新的惊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