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这个被遗忘的节日,藏着中国人最深的牵挂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忘,但寒衣节却始终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中国人对逝者的深切思念与家族情感的延续。这个起源于周代的节日,虽不如春节、清明般广为人知,却蕴含着中华民族最质朴的情感表达。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人们会通过焚烧纸衣、准备寒食等方式,为逝去的亲人送去温暖与关怀。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孝道文化,更折射出中国人对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
与清明节的庄重肃穆不同,寒衣节的氛围多了几分温情。民间流传着“十月一,送寒衣”的俗语,家家户户会准备五色纸制成的衣物,连同纸钱一同焚化,寓意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抵御寒冬。这种看似简单的仪式,实则是生者与逝者之间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
在当代社会,寒衣节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祭祀方式逐渐被鲜花祭扫、网络追思等新形式取代。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的“慎终追远”精神始终未变。许多年轻人开始通过撰写家书、整理族谱等方式,重新认识这个节日的价值。
文化学者指出,寒衣节不仅是祭祀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情感教育的生动课堂。它教会我们:对逝者的怀念不应止于悲伤,更应转化为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当下的珍惜。这种“向死而生”的智慧,正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精神密码。
文案:梁静
制作:刘美伶
责编:宋方灿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