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滨州11月20日电 (记者 沙见龙)“存量资产需全面体检并实施高标准更新改造,增量部分则要重构地下管网体系,通过科学规划、严格施工与规范管理提升城市韧性。”建筑设计专家宋云龙在研讨会上,针对城市地下管网数字治理的存量时代挑战,提出了系统性实施策略。
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主办的“地下空间、人防工程与物探测绘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于19日在滨州开幕,为期三天。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更新、智慧城市治理等领域,分享前沿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

图为与会专家现场授课。沙见龙 摄
宋云龙从规划编制与城市体检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城市更新的政策背景,总结了中国韧性城市的发展脉络,并详细解读了山东省韧性城市建设的12项重点任务。他强调,需通过“全场景渗透”理念构建韧性城市,利用数智技术驱动治理模式升级,以应对城市快速发展中的地下管线安全隐患。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柳建新在发言中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但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事故频发。他介绍了电磁法在深部探测中的突破性成果,并结合城市治理需求,提出通过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破解地下空间探测、人防工程建设等领域的核心难题,为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图为授课现场。沙见龙 摄
会议期间,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展示了“黄岛石化区三维综合管网系统项目”的实践成果。该项目通过整合地上地下管网数据、智慧监测与运维管理,构建了实景三维数字化底座,实现了“综合管网一张图”“全要素查询”等四大业务场景,有效解决了管网资料缺失、管理权属复杂等问题。截至目前,该局已完成山东15个地级市30余个县市区的地下管线探测项目。
“数据是新型‘矿产资源’。”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常委、副局长穆杰表示,该局通过“地质+政府”“地质+国企”模式,为城市地质调查、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人防工程监测等领域提供定制化服务,助力地方政府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例如,在应急救援领域,其技术团队曾成功预警某化工园区地下管网泄漏风险,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图为研修班开幕式现场。王海涛 摄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靳奉祥则聚焦智慧城市转型。他指出,早期智慧城市建设多局限于单一领域信息化,而当前“全域数字化转型”要求打破数据壁垒,通过“城市大脑”实现治理、产业与民生的协同发展。例如,济南通过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将城市空间数据精度提升至厘米级,为交通疏导、灾害预警提供了精准支撑。
据悉,本次研修班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联合承办,吸引了山东各地住建系统、国防动员部门及煤田地质系统的近百名代表参与,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搭建了重要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