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儿童洗手池够不着、博物馆展台看不见——儿童友好设施建设仍需“降身段”适配儿童需求
商场卫生间里,三四岁孩子踮脚够不到儿童洗手池水龙头;地铁楼梯上,幼童举着小手扶不稳成人高度的扶手;博物馆展台前,小朋友踮脚只能看到展品边缘……尽管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成共识,但儿童在公共场所仍面临诸多“身高尴尬”。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部分设施设计未充分考虑儿童人体尺寸,导致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近年来,北京多家商场增设儿童洗手池,但家长反馈“中看不中用”。11月12日晚,记者在SOLANA蓝色港湾商场1层卫生间看到,5个洗手池中1个为儿童专用,高度约60厘米,但水龙头距台前沿约45厘米。家长梁先生抱着3岁孩子抱怨:“孩子个头近1米,伸胳膊也够不到水龙头,只能大人托着洗。”
记者走访凯德mall、万象汇等十余家商场发现,儿童洗手池普遍存在“降高不降深”问题:水龙头距台前沿距离与成人洗手池相近,三四岁幼儿难以独立使用。5岁女孩家长胡女士吐槽:“孩子洗手像壁虎贴着池边,感应水龙头稍不到位就不出水,洗完上衣全湿。”社交媒体上,家长晒出的照片显示,有孩子踩在洗手池上洗手,或因洗手液、镜子过高无法使用。
据《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3-4岁儿童平均身高约1米,上臂加前臂长约28厘米,远低于当前洗手台45厘米的进深。独立洗手是幼儿园小班必备技能,但设施设计未匹配儿童人体尺寸,导致孩子需大人辅助完成。
部分商场已通过优化设计解决问题。apm商场采用独立儿童洗手盆,避免同一台面兼顾成人与儿童需求;沙河万达广场、麦当劳交道口店将水龙头从后方移至侧面,缩短进深至30厘米左右,孩子使用更顺畅。专家建议,儿童洗手池应参考《中国未成年人人体尺寸》标准,将水龙头距台前沿距离控制在25-30厘米内。
地铁1号线东单站内,一位妈妈带着两三岁男孩爬100多级台阶,孩子试图扶成人标准扶手却够不到,只能扶墙上行。“孩子想自己扶,但勉强够着像挂着,不如我牵着安全。”妈妈无奈表示。记者调查发现,商场、地铁、医院等场所楼梯扶手普遍按成人身高设计,幼童需高举手臂,易重心不稳。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旋转楼梯采用双层扶手设计:上层约1米高供成人使用,下层约60厘米高专为儿童设置。宜家家居、雍和宫地铁站部分楼梯段也采用类似设计,获家长点赞。“孩子会主动说‘小孩扶小孩扶手’,感觉被重视。”市民李女士表示,低扶手减少了大人牵抱的负担。
国家自然博物馆内,部分互动屏幕安装过高,两岁孩子需站在婴儿车上由家长托举才能触摸。地下一层水生生物馆、恐龙公园的展柜高度也不友好,小朋友踮脚只能看到局部。家长王女士感慨:“本想让孩子开眼界,结果因高度问题观赏效果大打折扣。”
北京海洋馆通过落地式水族箱设计,让孩子与海洋生物亲密互动。国家博物馆则提供“成人版”与“儿童版”分龄讲解,增强趣味性。专家建议,展馆应进一步降低展台高度,并开发适合儿童的互动内容,避免“看得见却看不懂”的尴尬。
从儿童洗手池、楼梯扶手到博物馆展台,“身高尴尬”折射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短板。成人视角下的公共空间设计,让孩子们屡屡受挫。但值得欣慰的是,部分场所已通过调整设施位置、增加双层扶手、优化展陈设计等方式改善体验。每一处细节调整,都是对儿童权益的尊重。公共空间真正适配儿童需求,不仅能守护安全、满足成长需要,更能让城市充满温度与包容。
本报记者 代丽丽 胡子傲 实习记者 刘玉洁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