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11月19日电 (记者 阚力) 记者从中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获悉,受近期强冷空气过程影响,11月19日8时,黄河内蒙古包头段出现首次流凌现象,标志着黄河正式进入2025—2026年度凌汛期。据监测数据显示,此次流凌密度约为10%,首凌日期较常年平均值(1970—2024年均值为11月20日)提前1天。
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此次凌汛期的到来,各有关单位已迅速启动防凌运行机制,全面做好应对突发凌情的各项准备工作。为确保黄河安全度过凌汛期,黄委已编制修订年度黄河防凌调度方案,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密凌情监测预警频次。每日跟踪气温、水库蓄水及河道流量等关键数据,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在防凌措施方面,黄委强调要科学调度骨干水库,提前预留防凌库容,为黄河平稳封河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开展河道清障工作,确保河道畅通无阻;对在建工程凌汛期度汛方案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工程安全。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黄河防凌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凌汛是冬春季节河流因冰凌阻塞河道导致水位上涨的一种特殊水文现象。它通常发生在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弯曲回环的地方。黄河作为我国北方重要河流,其凌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黄委表示,将继续加强凌情监测预警和防凌调度工作,确保黄河安全度过本次凌汛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