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9日电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迎来办学七十周年里程碑。为庆祝这一重要时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教育七十周年发展暨中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近日在北京隆重举办。会上,学院不仅回顾了辉煌历程,更发布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系列重要成果,展现了新闻传播教育的新气象。
本次论坛以“全球沟通、理解与信任:未来传播与未来社会”为主题,吸引了70余位中外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院长、300余位海内外校友代表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走向。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致辞中强调,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其新闻学院更是新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新闻教育机构。面对信息时代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他希望人大新闻学院能够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全球、面向时代,继承优良传统,服务国家战略,以坚实的学科根基、深厚的人民情怀、前沿的技术视野和宏阔的全球格局,培养引领未来的复合型新闻人才,继续做时代风云的忠实记录者、中国故事的卓越讲述者,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读懂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在发言中回顾了人大新闻系自创立之初便展现出的系统办学格局,并指出迄今为止已培养了大批新闻理论和实践人才,为教材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新闻教育的“领头羊”。他期待学院在新闻教学、科研与实践方面继续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大成就。
会上,一项引人注目的成果——“明新大模型1.0”正式发布。该模型由人大新闻学院和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联合研发,整合了“深澜·DeepPulse”深度报道助手、“睿析·OpinionPulse”舆情推理模型、“和鸣·GlobalPulse”国际社媒内容生产系统三大核心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分别面向可信新闻的深度生产、舆情动态的推演分析、全球社交内容的智能传播等关键应用场景,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与舆情治理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应对智能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此外,现场还正式启动了“未来传播创新联盟”,并发布了“面向2035的十年学科发展路线图”,为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