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台州11月20日电 (傅飞扬 卢伊扬)11月中下旬,寒意渐浓,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上倪村工业园区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作为台州知名的雪地靴生产集聚区,这里已扎根产业30余年——上百家大小鞋厂星罗棋布,每年产出的雪地靴约占全国同类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堪称“中国雪地靴之乡”。
过去,机器的轰鸣声是当地雪地靴产销旺季的唯一旋律。而如今,与机器一同响起的,还有键盘敲击声和直播话筒声。近年来,一群返乡的年轻人带着跨境电商运营技巧、直播带货实操经验,以及父辈们略显陌生的“流量密码”“平台规则”,接过了鞋厂的“接力棒”,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鞋二代”创新路:从直播间到全球市场
“鞋二代”童佳鑫是上倪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2年4月,他通过“蹲直播间”学习平台操作规则,随后又专程跑到义乌拜访平台服务商确认流程。同年8月,他的跨境电商业务正式上线,将雪地靴直接销售至海外消费者手中。
如果说父辈们凭借手艺深耕行业,通过多年沉淀积累客户资源,那么“鞋二代”们则将销售渠道直接架设到全球消费者面前。童佳鑫目前主要负责与平台沟通、完成发货与质检安排,并协助鞋厂处理复杂标签和表格。“现在是旺季,我操作的两个平台雪地靴日销量能达到400双。”他介绍道。
童佳鑫的实践很快由“盆景”成为“风景”。同样走上跨境电商道路的“鞋二代”叶思雨选择将自家鞋厂作为平台供货商,将销售、客服和物流等环节交给平台负责。这种模式让她能专注于产品研发和生产,无需在海外建仓。“效果立竿见影。”叶思雨表示,2023年启动业务后,直接带动工厂第一年跨境电商业务产量达到35万双,且以每年6万双至7万双的速度增长。
挑战与突破:从国内经验到全球视野
截至目前,上倪村已有20多家鞋厂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但看似顺利的“出海”之旅也暗藏挑战。将雪地靴销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地的“鞋二代”陈志伟注意到,鞋码大小、审美差异、市场变化等都会影响销量。“同一款鞋,可能在美国成为爆款,在日本却无人问津,仅凭国内市场的经验去判断海外市场是行不通的。”他坦言。
此外,雪地靴行业淡旺季分明——上半年基本处于休息状态,下半年进入旺季后工作强度大。这种周期性的生产节奏,使得任何创新举措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通过验证。例如,一款新设计的雪地靴若错过旺季测试,可能需等待一年才能验证市场反馈。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务实进化,稳中求进
在此背景下,路桥区鞋业协会依托“鞋首同心”共富工坊,为当地鞋业企业提供信息共享、电商培训、展会观摩等支持。近期返乡创业的“鞋二代”孙曦表示,专业人员的授课带给自己一定启发,她计划以稳定经营、积累客户为主,在跨境电商领域持续发力。
成功开拓跨境电商渠道后,童佳鑫也无意盲目扩张。他倾向于稳步经营,抓好产品质量,每年测试新款式,静待下一个销售周期的到来。“我们要在‘先生存’和‘求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为家乡鞋业发展带来一场务实的进化。”童佳鑫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