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11月20日电 (记者 韩帅南)记者20日从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生态环境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重点高原湖泊流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5倍,人均GEP则为全国均值的1.5倍,这一数据凸显了云南在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领域的突出成效。
高原湖泊:云南生态系统的核心载体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坐拥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这些湖泊不仅是全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担着调蓄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关键功能。同时,高原湖泊流域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密集、经济活动最频繁、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其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同发展备受关注。
双标准发布:构建生态价值核算体系
当日,发布会正式推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DB53/T1404-2025)》(以下简称《规范》)及《云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第一批)》(以下简称《案例》)。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异晖指出,《规范》作为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地方标准,创新构建了“生态资产+生态产品价值”双评价核算体系,增设多项反映云南高原湖泊特色的核算指标,实现了参数本地化与技术创新,为科学量化生态价值提供了技术支撑。
核算成果:调节服务价值占比近六成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晓宇介绍,自2021年起,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对全省重点高原湖泊流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显示,流域生态资源丰富,价值总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占比最高,达GEP总量的58%;文化服务价值(如生态旅游、景观价值等)突出,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此外,流域内可直接转化的物质供给(如农产品、水资源等)和文化服务价值占比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显著。
绿金比亮眼:生态增值空间广阔
数据显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的GEP与GDP比值(绿金比)为0.78,普遍高于中部和东部发达省份,表明流域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同性较强,但生态价值增值转化仍有较大潜力。这一指标为云南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提供了量化依据。
案例示范:13个模式提供“云南经验”
发布会上,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洪俊辉介绍了首批13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包括“元阳密码”“东川篇章”“孟连画卷”“勐海招牌”等。这些案例覆盖“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两山”转化路径,以及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复合产业、生态市场等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未来展望:深化实践创新 助力美丽云南
通过发布《案例》与《规范》,此次新闻发布会系统展示了云南省在生态环境领域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积极探索与阶段性成果。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贡献更大力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