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件Zara、Puma等品牌旧衣,平台预估能卖44.5元到200元,最后却只拿到0.7元。”近日,媒体报道的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热议。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入人心,旧衣回收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预估高价引流、实际低价结算”以及“质检标准模糊”等问题却频频出现,让消费者倍感无奈。
据澎湃新闻报道,消费者杜女士通过微信小程序“绿衣侠旧衣按件回收”寄送了18件品牌旧衣,平台最初预估的回收价在44.5元至200元之间,然而最终结算时却仅获得了0.7元。这一巨大的价差让杜女士感到十分震惊和不满。
记者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搜索该回收小程序时发现,类似“估价与结算价悬殊”的吐槽并不在少数。有网友晒出的截图显示,预估回收价在70元左右,但最终质检完的价格却仅为1元。更有多位消费者质疑回收平台的质检标准缺乏透明度,评判依据模糊,导致消费者难以举证反驳。
打开“绿衣侠旧衣按件回收”小程序,记者看到,该平台主要提供按件查价卖和按件省心卖两种回收方式,回收品类涵盖四季衣物、鞋子及品牌衣物等,预估价格从0.1元到几十元不等。然而,当记者以普通用户身份咨询“绿衣侠”客服时,却得知由于“省心卖”邮寄服务在体验上未能达到预期,平台已决定暂停该服务以进行优化。
针对网友关心的旧衣质检具体标准,记者也向客服进行了详细咨询。客服回复称:“主要是看外观和里面,有没有脏破烂,如果脏破烂的不行。”然而,这样的回复显然无法让消费者满意,因为质检标准过于模糊,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
关于预估价格的准确性,客服则表示:“预估价格是不准的,所有东西以收到实物为准,但是符合的话上下悬殊不会太大。”然而,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实际结算价与预估价之间的悬殊往往非常大,这无疑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
关于“不合格的衣物是否会退回”这一问题,小程序咨询客服页面已明确说明:不合格衣物平台默认保留48小时,超时会进行环保处理;如希望退回,可在48小时内联系客服申请,但运费需自理。这一规定虽然明确,但消费者在面对质检标准模糊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判断自己的衣物是否合格,从而陷入被动。
旧衣回收本是践行环保理念、实现资源循环的好事,却在部分企业的不规范操作下变了味。记者调查发现,在小程序、支付平台及手机应用商城中搜索“旧衣回收”,各类相关应用、程序层出不穷,但不少企业却借信息不对称之机设置“估价陷阱”——先以高价预估为噱头吸引用户寄送衣物,待收到实物后再通过严苛质检大幅压低结算价格。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以“旧衣回收”为关键词检索发现,近期也不乏相关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客服响应迟缓、售后无人处理、衣物寄送过程中丢件、回收价格暗藏套路等方面。
在此,记者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旧衣回收平台时,一定要谨慎选择,了解清楚平台的质检标准和结算方式,避免陷入估价陷阱。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旧衣回收行业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