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2025(第六届)快递业大会上,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发布《全球快递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包裹业务量达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5%;业务收入突破1403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这一成绩标志着我国快递市场规模连续11年稳居全球首位,月均业务量突破百亿件,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与增长潜力。
根据《报告》,2024年全球快递包裹业务量约为2679亿件,同比增长17.49%;业务收入约46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5%。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业务量有望突破3000亿件,收入突破50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快递业务量全球占比提升至65%,成为全球市场扩容的核心引擎。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指出,我国人均快递包裹使用量达124.3件,远超全球平均水平(33件)。快递业已发展为物流领域综合运输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深、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持续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长势头强劲。截至10月11日,年度业务量已突破1500亿件,较2024年提前37天完成。在“双11”业务旺季(10月21日至11月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包裹139.38亿件,日均揽收量达6.34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17.8%;单日峰值业务量达7.77亿件,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消费市场与经济韧性支撑增长
中国快递协会会长高宏峰表示:“小包裹里有大民生,小快递递送大美好。”快递业连接千城百业、服务千家万户,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2024年业务量的快速增长,既反映了消费市场平稳增长、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也体现了快递业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关键作用。
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依托智能分拣设备、无人配送车、AI调度系统等技术升级,行业在业务量激增的同时实现了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同步提升。高宏峰强调,当前快递业正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技术驱动的智能化转型成为核心动力。
政策引领:深化“双循环”与“两进一出”工程
国内层面,快递业以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为基础,通过邮快合作、快快合作、客货邮融合等方式畅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强化农产品上行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与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同时,深化与制造业融合,聚焦3C电子、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国际层面,行业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国际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推动跨境物流标准互认、流程简化,支撑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
高宏峰提出,快递业需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补充称,下一步将争取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为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技术支撑。
本报记者 甘皙
《工人日报》(2025年11月20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