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澄迈11月7日电 题:数字疗法:医疗领域的新兴力量
作者:陈英清 李宇凡
戴上VR眼镜,在模拟场景中进行平衡感康复训练;在静谧的虚拟环境中,跟随引导调节呼吸、舒缓焦虑……近日,中新网记者在海南生态软件园亲身体验了数字疗法产品的魅力。

图为海南省“2+3”健康服务包糖尿病数字疗法试点工作启动现场,开展免费测量血糖的体验活动。牛志妍 供图
数字疗法,这一以软件程序为核心、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医疗干预手段,正通过AI、VR、XR等前沿数字技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疾病治疗及康复支持。自2022年以来,海南已累计发布30余条支持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的政策,从临床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到产品注册审批,从推广应用到支付方式探索,再到宣传推广和规范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截至2025年7月,海南数字疗法企业已达73家,其中近半企业选择落户海南生态软件园,这里已成为海南数字疗法发展的“核心引擎”。
“虚拟环境能有效刺激大脑情绪与平衡系统,帮助患者在安全可控的氛围中缓解心理压力,完成康复训练。”海南元医康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鹏飞介绍,该公司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已开发出认知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一系列数字疗法产品。
“患者在使用产品时,就像在游戏中‘打怪通关’。”马鹏飞认为,数字疗法的游戏化设计和剧情化场景,避开了传统康复训练长时间、重复、枯燥乏味的痛点,“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认知改善,提升了患者依从性,让‘要我治疗’变成‘我要参与’”。
传统心理疏导等脑科学相关治疗成本高昂。马鹏飞透露,心理专家1小时咨询费高达数千元,患者根据病情通常需进行1至2个月的疗程,每周2到3次辅导,整体花费不菲。而该公司的数字疗法产品在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下已纳入医保,单次收费仅20余元。
目前,一系列数字疗法产品已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省安宁医院等医疗机构落地,为相关科室提供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减负增效。
马鹏飞还透露,数字疗法产品涵盖数百个治疗模块,若按传统模式,每个模块都需单独配备工作室,会占用大量空间且投入资金巨大。而数字疗法无需额外占用大型实体空间,节省了场地资源和建设运营资金。“以50人左右的病房为例,借助数字疗法可直接节省3至4名医护人员的人力成本。”
海南医朵云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则依托数字疗法,在慢性病管理、肿瘤医疗研究等领域研发了多项治疗方案。该公司慢病项目经理崔书豪介绍,公司已在海南省12个市县开展慢性病管理项目,截至2025年8月,累计管理糖尿病患者超过19.3万人,高血压患者接近50万人。
“我们的数字疗法核心是赋能村医,帮助他们解决农村地区糖尿病、高血压诊疗难题。”崔书豪说,以往村医诊疗水平有限,面对常年控制不佳的疑难病例,只能让患者转诊上级医院。而借助“医朵云”慢病AI管理软件,村医只需输入患者姓名、年龄、既往病史,AI便会自动完成危险分层,明确血压、血糖控制目标,给出药物推荐建议,村医据此开具处方,可实现基层诊疗不出村。
“村医在借助软件实操的过程中,也在学习提升诊疗水平。”崔书豪表示,从实践成效来看,通过软件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平均提升16.6%,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提升4.9%,既减少了患者痛苦,也节省了医疗支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