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北平原的冬日为田野覆上一层薄霜,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谢庄镇北龙化村的果园里虽已不见累累硕果,但一场跨越山海的“甜蜜旅程”正在悄然进行。在这片被誉为“中国雪花梨之乡”的土地上,古梨树的新枝正托起全球市场的期待。
11月6日,河北赵县,一家梨果销售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搬运梨果。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在石家庄果王果品销售有限公司的仓库内,工人们正将印有中英文标识的精品梨果装入集装箱。这批20多吨重的鲜梨即将启程,预计10天后抵达泰国林查班港,成为当地餐桌上的东方风味。“今年我们已经出口约37万件鲜梨,主要销往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公司经理张康宁介绍,针对不同市场需求,梨果被分级筛选并定制化包装:“阿联酋客户偏好个头小巧的鸭梨,越南市场则更青睐雪花梨的清甜。”
印度尼西亚是目前河北鲜梨的第一大出口国。张康宁透露,当地常将鲜梨作为宗教祭祀或传统庆典的供品,加之炎热气候下润肺降燥的需求,使得赵县雪花梨迅速打开市场。“这一突破与当地华人客商密不可分。”他解释道,许多客商的祖辈是“下南洋”的福建、广东人,对故乡水果的味觉记忆成为打开市场的钥匙。在华人商超的推动下,赵县雪花梨不仅进入主流销售渠道,更赢得了“口感独特”的口碑。
赵县与梨的缘分可追溯至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的“中国雪花梨之乡”,这里史载有“赵州御梨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的赞誉。其果实因成熟后肉质洁白如雪而得名,更因历代选作贡品而声名远播。据赵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胡志强介绍,当地雪花梨含糖量最高可达16.5%,远超普通品种。这一优势源于独特的自然条件:赵县大部分区域位于滹沱河古道上,粉质沙壤土透气性好,加之生长季节日照充足、雨量适中,为梨树提供了理想生长环境。
数据显示,赵县梨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70万吨,年产值超40亿元人民币。2024年,全县梨果出口值约4.68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11月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谢庄镇的古梨园。 赵丹媚 摄
在这片千年梨乡,古老的种植智慧正与现代农业创新深度融合。56岁的“新农人”程青芳是这一变革的推动者之一。2019年,她牵头成立石家庄市赵县乐植堂梨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统一生态种植标准。“我们要求果农完全摒弃化学肥料,改用有机肥,并在梨园种植绿肥植物。”程青芳解释,这种“以地养地”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土壤质量,使果农每亩收入增至原来的2-3倍。合作社还开发了梨膏、梨干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谈及未来,程青芳信心满满。她计划扩大生态种植规模,并筹备出口业务:“这条绿色之路既能让农民增收,也能让消费者品尝到更健康的梨果。”
围绕梨果产业,赵县正构建“春赏花、秋采果、四季品文化”的农旅融合模式。每年春季,万亩梨花盛开吸引游客踏青;秋季,采摘节带动乡村旅游热潮;全年开放的梨文化博物馆则讲述着千年贡梨的传承故事。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冷链物流,从初级农产品到深加工产品,这份东方“甜蜜”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正如胡志强所言:“赵县雪花梨不仅是地理标志产品,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纽带。”在这片古梨树焕发新生的土地上,一场关于甜蜜与希望的旅程仍在继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