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显著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持续优化提升

时间:2025-11-21 18:46: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社上海11月17日电 (记者 郑莹莹) 上海市民政部门17日发布的2025年上海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得分为84.5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上海养老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也彰显了这座超大城市在应对深度老龄化挑战中的积极作为。

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户籍人口结构呈现显著特征——'三人行有一老'。截至2024年年末,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77.6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7.6%。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上海持续探索'大城养老'的创新路径,致力于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

自2019年全面推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指标体系以来,上海已连续多年开展相关监测工作。首轮监测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平均得分为72.8分。经过多年努力,监测得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上海养老服务质量正在持续优化。本轮监测共设置90项具体指标,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为精准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监测结果,上海市民政部门已列出详细的问题清单,并将指导相关养老机构开展针对性整改。这种'监测-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有效推动了养老服务质量的螺旋式上升。与此同时,上海养老机构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从1979年最早步入老龄化时的4家市级福利院、4家区属社会福利院和42家农村敬老院,发展到2024年年底的693家养老机构,核定床位总数达17万张,充分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尽管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但上海的老龄化进程仍在加速。为应对这一挑战,上海早在2000年就率先在中国内地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概念,通过多举措服务居家养老人群。近年来,上海还积极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从安装扶手到优化卫生间整体环境,从细节处提升居家养老的舒适度与安全性。这些改造不仅改善了老年人的居住条件,也减轻了家庭照护负担。

此外,新修改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自本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从多个维度构建了更具温度和实效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网络,为上海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上海正逐步形成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格局,为老年群体打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