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山西大同:沙壤土种大葱成致富新路 乡村振兴添活力

时间:2025-11-21 22:56: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罗攀

中新网大同11月19日电 (胡健 马静波 孙明月)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的一个农贸市场内,五十多岁的老张正熟练地给顾客捆扎、称重、打包大葱。这看似普通的场景,却折射出当地依托大葱种植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山西大同天镇县村民正在耕作

山西大同天镇县村民正在耕作。宋佳烨 摄

白羊口村地处大山脚下,村旁有浅溪流过,耕地以沙壤土为主。过去,村民主要种植高粱、玉米等大田杂粮作物,但由于土壤与农作物品种不相适宜,加上地块小、机械化耕作难度大,土地产出效益一直很低。如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摆在村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驻村工作队和镇村两级干部积极行动,请教农技专家,开展市场调查。经过测土分析,专家们发现该村土壤沙土透气性好,山泉水灌溉方便,非常有利于大葱根系发育,适合规模化发展大葱栽培。这一发现为白羊口村指明了发展方向。

随即,白羊口村开始盘活土地资源,流转土地,打造育苗园区,建设百亩大葱种植基地。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在发展过程中,白羊口村采用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统一引进优质品种,聘请农业专家全程指导种植技术。在科学的管理和精心的照料下,大葱长势喜人,秋后平均亩产达到了5000多斤。

为了确保大葱能够卖上好价钱,当地积极对接县城及周边地市的批发市场,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这一举措不仅让特色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以前自己种地,每亩净收入最多有600元,现在除了土地流转费,在合作社打工还能赚工资,年收入翻了一番。”村民黄二兰算了一笔收益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既保障了村民的生计,又为乡村留住了劳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了解,在大葱栽植期、管护期和采收期,合作社吸纳本村劳动力30余人,人均增收3000余元。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激发了他们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延伸白羊口村大葱种植产业链条、强化品牌推广、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促进民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