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南京明城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语言与典范实践

时间:2025-11-21 23:02: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琴

中新网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徐珊珊)当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球城市治理的“共同语言”,六百余岁的南京明城墙正见证着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11月19日,参加“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的多国市长登上中华门瓮城,在砖石间探寻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共识。

多国市长考察南京明城墙中华门

实地探访:瓮城智慧引发国际共鸣
作为活动重要议程,多国市长代表团当日实地考察了南京城墙博物馆与中华门瓮城。这座始建于1366年的明代军事防御工程,以“目”字形三重瓮城格局与四道券门的精妙设计,令外宾们惊叹不已。意大利科莫市市长亚历山德罗·拉皮内塞(Alessandro Rapinese)指出:“古罗马城墙与中国古城防御体系的时空共鸣,为双方保护技术交流提供了新契机。”

多国市长参观南京城墙博物馆

国际视角:历史传承与创新治理的平衡术
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理事穆罕默德·赫加吉(Mohamed Higazy)在参观后表示:“南京不仅保存着中国文明的记忆,更通过教育创新连接着人类未来。”他特别提到,南京将青年培养纳入遗产保护体系的做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德国迪特福特市市长贝恩德·麦尔(Bernd Mayr)则回顾了与南京长达十年的友好合作,宣布将组织50人代表团深化文化互动,并引入南京的砖石保护技术。

南京实践:60万块城砖的“颗粒归仓”计划
活动现场,南京创新保护模式引发关注。自2016年启动的“颗粒归仓·守护城墙”项目,通过市民参与回收散落城砖,已累计收集60万块砖材,不仅支撑了城墙本体修缮,更荣获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探索之星奖”。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南京已构建起包含遗产监测、数字化管理、活化利用等八大模块的创新体系,让35.267公里长的城墙(现存25.091公里)成为“活着的遗产”。

历史回响:百万工匠铸就的世界之最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史本身就是一部跨文化交流史。公元14世纪,近百万工匠耗时28年,用1.3亿块城砖筑就了这座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其独特的“包砖夯土”结构与排水系统,至今仍为现代工程学所研究。近年来,南京通过“城墙马拉松”“数字孪生”等创新形式,让这座六百年古城墙持续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