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昌11月19日电 (记者 姜涛)近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持续少雨天气及五河入湖流量减少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水位持续走低。11月19日,鄱阳湖正式跌破10米低枯水位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11月15日,航拍位于江西湖口县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石钟山水域。(徐会刚 摄)
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11月19日17时发布通报称,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已退至9.99米。这一数据标志着鄱阳湖正式进入低枯水位期,对湖区生态及生产生活带来显著影响。
据水文信息显示,今年8月8日,鄱阳湖便已跌破12米枯水位线,较常年平均提前了87天。尽管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期间,鄱阳湖曾发生两次长江水倒灌现象,导致水位短暂上涨,并于10月18日达到本次过程的最高水位14.79米。然而,受长江来水减少的影响,鄱阳湖水位随后迅速回落。
进入11月后,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11月8日,水位再次跌破12米枯水位线。至11月19日8时,星子站水位已降至10.06米,较常年同期偏低1.1米。受此影响,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和容积分别缩小至今年最高水位时的五分之一和七分之一,水体面积大幅缩减。
针对当前形势,江西水文部门分析认为,受当前雨水情及未来天气形势影响,鄱阳湖水位将继续下降。因此,相关部门需密切关注水位变化,及时应对可能对湖区生产、生活及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