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杭州灵隐飞来峰2025年起免费开放:西湖还湖于民的持续实践

时间:2025-11-21 23:10: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子怡

中新网杭州11月19日电 题:杭州灵隐飞来峰2025年起免费开放:西湖还湖于民的持续实践

作者 严格 林波

11月19日,浙江杭州正式宣布:自2025年12月1日起,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飞来峰景区(含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将取消门票,实行免费预约入园制度。这一举措标志着杭州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资源开放领域再进一步,延续了西湖“还湖于民”的治理传统。

灵隐飞来峰景区景观

2024年7月,灵隐飞来峰景区一景。 林波 摄

灵隐飞来峰:千年遗产的免费开放之争

作为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灵隐飞来峰景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境内灵隐寺双塔双经幢与飞来峰造像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超千万游客。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景区收费模式存在争议,此次免票政策被视为杭州市回应民意、优化公共资源分配的重要决策。

四十年还湖路:从拆墙还绿到全面开放

杭州的“还湖于民”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湖周边80余公顷土地被单位和居民占用,建筑杂乱破旧,景观功能严重萎缩。1983年,杭州市启动大规模环境整治,通过拆房建绿、建设环湖绿地,逐步恢复西湖生态。时任市委书记厉德馨曾强调:“这一工程得民心、顺民意,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杭州西湖断桥游人如织

2025年10月1日,杭州西湖断桥边游人如织。 曹丹 摄

经过多轮综合整治,2003年西湖沿湖所有绿地与景观实现免费开放,130余处景点中八成以上取消门票。杭州由此探索出“共建共享共治”的开放式景区管理模式,为国内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提供了范例。

破除“会所西湖”:从私享到公共的转变

2013年,西湖边近40家高端会所引发公众质疑。这些场所占据绝版风景,成为非富即贵者的私密空间,甚至存在公职人员参与现象。杭州迅速开展专项整治,关停2家、转型54家会所,将其改造为茶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此举不仅重塑了西湖的公共属性,更遏制了奢靡之风。

游客拍摄飞来峰造像

2024年7月,游客拍摄飞来峰造像。 林波 摄

免费开放后的挑战:流量转化与治理升级

灵隐飞来峰年接待量超千万人次,免票后需建立科学的预约机制,保障交通疏导、文物安全与文化传承。杭州将此视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契机,探索“流量变留量”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游客体验,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增强景区活力。

三大遗产的启示:保护与发展的双赢样本

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实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元模式:

  • 西湖模式:通过免费开放推动城市品牌升级与能级提升;
  • 大运河模式:侧重“活态遗产”保护,实现水环境治理与历史街区活化;
  • 良渚模式:将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促进共同富裕。

灵隐飞来峰的免票政策,正是这一系列探索的延续。它不仅意味着文化遗产更深度融入市民生活,也为城市治理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