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黄庄月饼:传统手艺邂逅新世代,酥香传递中秋温情

时间:2025-09-24 15:12: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胡寒笑

  中新社石家庄9月24日电 题:黄庄月饼:传统手艺邂逅新世代,酥香传递中秋温情

  作者 赵丹媚 邢璐 俱凝搏

  中秋佳节将至,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九门回族乡黄庄村的“月饼一条街”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酥香甜蜜的气息,购买月饼的队伍蜿蜒如长龙,人们争相品尝这份传承多年的中秋美味。

  黄庄村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便有着制作手工月饼的传统。这里的月饼以用料实在、价格亲民著称,逐渐在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近年来,黄庄月饼凭借其酥香的口感和质朴的油纸包装,在网络上迅速走红,黄庄村也因此成为了声名远扬的“月饼村”。那一口传统的老味道,不仅承载着人们对中秋的温馨记忆,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

9月19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九门回族乡黄庄村一家月饼生产企业车间,工人赶制手工月饼。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我们仍然坚持手工开酥、包制,沿用奶奶以前做月饼的工艺。”当地某知名月饼品牌负责人朱营超介绍道。其中,开酥是制作月饼的关键步骤,老师傅们凭借丰富的经验,能够精准地调配油酥与面皮的比例,经过反复擀压、卷叠,最终形成酥软可口的饼皮。

  刚出炉的月饼金黄饱满,酥皮如书页般层层叠叠,格外诱人。朱营超仔细端详着每个月饼的成色,仿佛回到了儿时奶奶做月饼的温馨场景。“现在我们对原料的要求更高了,比如以前奶奶用本地大枣做馅,现在我们选用的是新疆灰枣,风味更佳。”

  不同于南方月饼的精致细腻,黄庄月饼外形厚实、料足味浓,颇具北方豪迈风格。本地优质面粉与代代相传的手艺相结合,共同造就了黄庄月饼的独特风味。

  3年前回乡创业的朱营超,不断改进传统月饼的口味,从新世代的饮食潮流中汲取灵感。“像玫瑰荔枝、红豆咖啡这些新口味,灵感就来自奶茶和甜品。同时,我们还采用了低糖低油的配方,更符合现在的健康趋势。”

  这些创新产品迅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顾客何子傲表示:“除了替长辈购买五仁、椒盐等经典口味的月饼外,我也愿意为这些创意口味买单。”

  在坚守“老味道”的同时,黄庄月饼也在不断追求“新品质”,这成为了其持续“出圈”的秘诀。另一家企业负责人朱欣欣介绍道:“今年我们主推的产品‘桃山皮月饼’以白芸豆面替代传统面粉,实现了减油减糖的同时,还能塑造出锦鲤、仙鹤等精美造型。此外,今年新推出的黄油法式月饼和‘药食同源’系列月饼也很受年轻人关注。”

  今年,黄庄村的月饼生产企业已增至83家,日均产量约150吨。“去年全村月饼产值6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今年有望突破一亿元。”黄庄村党支部书记田亚锋介绍道。在近日举办的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五仁、蛋黄等口味的黄庄月饼受到了不少外国友人的青睐。

9月19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九门回族乡黄庄村一家店内,工作人员通过网络销售月饼。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与此同时,黄庄月饼也走进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为海外华侨华人送去了家乡的味道。“现在是黄庄月饼的销售旺季,我们有大约50位快递员在此服务,每天能发出近1万单快递。”河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高新片区工作人员唐宇函介绍道。采访间隙,他正与一位美国客户对接当日发货的细节。

  田亚锋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黄庄月饼的生产销售队伍中。他们借助直播、达人带货、连锁商超等多元渠道,不断拓展市场。“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黄庄月饼走得更远。”他表示,当地正在筹备成立月饼协会,建立更高的行业标准,并计划打造黄庄月饼博物馆,让这份传统手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