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深度揭秘:网络水军如何制造虚假流量与黑灰产业链

时间:2025-09-25 16:04:3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叶攀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一批身披隐身马甲的“网络水军”悄然兴起,他们通过批量点赞、恶意举报、虚假评论以及直播间数据造假等手段,有组织地引导错误认知、挑动对立、炒作热点,以此疯狂牟利。这些行为不仅侵蚀了行业生态,更侵害了网民的切身利益,冲击了平台秩序,成为互联网空间的一大毒瘤。

从爆单到封号:举报成打压同行工具

去年8月,山东烟台的梁女士从短视频营销转战直播带货,主要销售某国产化妆品。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她的直播流量逐渐起色,并积累了一批稳定粉丝。然而,就在她准备大干一番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封号风波让她措手不及。

“最好的时候我一天播五场,能卖几万块钱。因为我们没有付费,是纯免费的流量,开始有利润了,终于开始正常有点收入了,突然被封号了。小黄车的商品分享功能永久被关停,等于这个号废了。”梁女士无奈地说。她投入了五万多的设备、七万的办公场地以及每月至少四千元的员工工资,却因为毫无征兆的封停而血本无归。

面对飞来横祸,梁女士试图通过申诉来讨回公道,但多次尝试均被平台驳回。“我们也提交了申诉材料,包括美白证书、抗皱证书等,但都没有用。”梁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网络水军恶意举报的冰山一角。

竞争者购买水军:借各种理由恶意举报

梁女士告诉记者,直播中偶尔会遇到个别负面评论,但她一直在改进话术以避免违规。然而,这次被永久封停的处罚让她觉得非常冤枉。直到烟台莱阳警方找她协助调查,她才得知自己是被不同品牌的竞争者购买水军后,通过“功效虚假”等借口大量向平台恶意举报,最终导致账号带货功能被封停。

莱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周晓威表示:“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存在商业竞争的公司,会购买举报的水军服务,恶意给对方的直播间或作品进行举报,致使对面在直播过程中违规下播或宣传视频违规下架。”

异常流量露马脚:警方抓获42名水军

恶意举报只是网络水军危害的冰山一角。2024年11月,山东烟台莱阳警方根据线索侦查,深挖出一个覆盖流量供给、营销推广、刷量控评全链条的违法网络水军团伙。该团伙涉及10个涉案团伙,抓获涉案人员42名,而梁女士的遭遇正是这些网络水军团伙所为。

与此同时,烟台莱阳市的个体经营者董女士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她为了带动线下门店的销售,前一天花100多元买了粉丝互动、直播间人气等水军功能。然而,效果并不如预期,而且她觉得这种购买来的虚假流量并非长久之计。

“差不多有100人在线,有十几个人互动,但是互动有点假。”董女士说,“一开始感觉好像真的有我们本地的人,但后来说着说着就发现太假了。”

警方深入调查:锁定违法人员

董女士直播间的流量数据异常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莱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周晓威表示:“这个直播间存在异常的流量,短时间内涌入大量的类似于‘僵尸’观众,存在异常的直播间发言这些情况。”

针对这个明显异常的直播间流量线索,莱阳警方成立专案组展开了深入调查。通过询问涉事主播以及相关线索收集,一个潜伏在网络深处,以真人众包、群控机房、定制化网站等为主的网络水军违法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莱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梁帅介绍:“流量需求方的上一级就是一些销售代理,他们通过在行业领域内广撒网寻找潜在客户。收集到客户需求后,再联系网站平台下单提供流量需求。”

今年2月中旬,在掌握大量线索和证据后,烟台莱阳警方抽调110名精干警力展开抓捕行动,共抓获涉案人员42名,打掉水军团伙10个,缴获作案手机1000余部,关停虚假流量贩卖网站200余个。

水军服务“定制化”:形成成熟产业链

据烟台莱阳警方介绍,在此次侦破的网络水军案中,犯罪团伙涉及的水军业务范围非常广泛。从直播间人气到粉丝数量、从恶意举报到虚假互动,几乎可以提供所有虚假流量需求,而且水军服务可以实现“定制化”,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黑灰产业链。

在警方提供的网络水军网站中记者看到,水军业务被明码标价按需购买。粉丝数量被分为有效粉和普通粉,其中有效粉每个0.25元,普通粉每个0.23元。点赞、评论、转发等功能除了可单独选择外,还可以按套餐组合购买。

“网站上明码标价,有一些是论条计,有一些是论小时计,有一些是论人数计,想要多少就按照客户的需求来。”梁帅说。

水军业务明码标价:真人机刷分工明确

据警方介绍,水军团伙不仅能给需求方提供按需定制功能,还把具体的水军业务进行了细化。针对恶意举报可以选择真人的兼职宝妈来实施,举报范围包括各大网络平台。针对直播间增加人气,则可以选择黑客软件实现人气瞬间暴增的效果。

“宝妈团的单价会高一点,因为是真人在操作,单价要比群控相差5到10倍。”周晓威说,“群控可以对‘宝妈团’进行补充,它可以实现一些‘宝妈团’实现不了的数量,可以达到上千或者上万。”

由于网络水军的运作模式具有高度隐蔽性,这也给执法部门的打击带来很大难度。相关水军的违法行为通常通过暗语来进行,例如用“S蛋”来指刷单、“鱼塘”来指接单群等,以此来规避平台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打击。

网络水军黑灰产业链:幕后架构复杂

在网络水军成熟的黑灰产业链中,最上游是流量供给方,以软件开发者、社区经营者为主;中游是水军业务的推广者,也就是销售代理;最下游是水军业务的操作者,包括以兼职时间灵活的“宝妈团”为主的刷手。

涉案的网络水军团伙背后由复杂的人群构成。技术开发者负责编写自动化脚本、开发群控软件等工具,通过技术手段模拟真实用户行为绕过平台监管。“这个软件会自动运行,不用管了。它相当于模拟一个正常手机发包的路径,就可以实现虚假流量。”犯罪嫌疑人陈某华说。

消费者被假象迷惑:一步步进入消费陷阱

在黑客技术人员、网站经营者、“宝妈团”等网络水军的各个环节助推下,虚假流量以商品形式售卖给需求方。而消费者在密集下单、万人围观、批量好评等假象的迷惑下,一步步进入精心编织的消费陷阱。

网络水军危害日趋扩大:重拳出击刻不容缓

网络水军从最初的“单兵作战”发展到“规模操作”,从侧面的舆论引导到直接的黑公关、流量造假等,已成为扭曲市场竞争、破坏平台生态、侵蚀社会信任的毒瘤。

近年来,从司法机关加大网络水军违法行为的审理力度,到公安、网信等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打击行动,针对网络水军的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2024年11月,江苏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宣判了江苏全省首例全链条打击的刷量控评类网络水军案。

“这个‘水军’团伙手里有6000余部云手机和大量账号,通过群控软件和脚本控制,就可以批量操控这些云手机。”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公安局网安中队长王乐说。嫌疑人通过购买云手机和虚拟软件,每天可以提供虚假“转赞评”几十万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让某个帖子话题活跃度上升甚至变成热搜。以此“手段”,冀某获利多达4200余万元。

江苏警方经过六个多月的持续深挖,奔赴河北、河南、北京、内蒙古等六省市,共抓获14名犯罪嫌疑人。2024年8月,泗洪县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冀某作为主犯,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三千万元。

另外,针对制造虚假流量的网络水军日趋规模化、危害扩大化,公安部依托“净网”专项行动持续重拳打击。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网络水军”案件900余起,抓获嫌疑人5000余名;网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络水军打击力度,协调关闭、下架网站平台400余家,督促重点平台清理违法违规信息482万条,处置账号和商家店铺239万个、群组5.2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