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唐山9月26日电 题:河北滦州:高油酸花生种植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者:王夏菲 肖光明 李洋
金秋时节,河北省滦州市22.79万亩花生田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株株花生秧被连根拔起,饱满的花生果铺满田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生的清香。其中,约12万亩为高油酸花生,这种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品种,正成为滦州农业的新名片。
滦州素有“中国花生之乡”的美誉,花生种植历史已逾百年,是河北省重要的花生主产区。据滦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于珊介绍,全球知名食品企业美国玛氏公司生产的一款巧克力豆,其原料中便有部分来自滦州的高油酸花生。
家住小马庄镇的牛岳猛,是滦州市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种植高油酸花生已有近10年。今年,他种植了1500亩高油酸花生,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这几年种植高油酸花生,收入明显增加,家里盖了新房子,生活变化很大。”牛岳猛笑着说。
2014年起,滦州市开始引进高油酸花生品种,并在200亩试验田中进行筛选。经过多年试验,最终确定了“冀花16号”“冀花11号”“冀花18号”等优质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牛岳猛所在的合作社率先引种,成为滦州高油酸花生种植的“排头兵”。
“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高达75%以上,抗氧化性强,营养价值比普通花生更高。”合作社理事长郭秀云介绍,国内外大型食品企业对高油酸花生的需求量很大,但过去国内产量有限,主要依赖进口。
2019年,合作社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取得了“冀花11号”“冀花18号”的生产经营权,并在专家团队指导下建成了国家级原种扩繁基地,年供种量达800吨,每吨售价比普通花生高出1000元。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合作社建成了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团队合作,研发出低温冷榨花生油、花生蛋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花生壳、花生秧等副产品也被加工成生物质燃料和饲料,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如今,郭秀云的合作社已联合30个村子共同建立高油酸花生高质量发展基地,带动农户亩产收益突破2000元。高油酸花生品种还推广到河南、辽宁、新疆等地,并与山东鲁花、美国玛氏等多家海内外企业签订长期订单,合作社全链条全年收入达1.2亿元。
从引种试验到规模种植,从原料外销到自主深加工,滦州花生已从传统“土特产”变身“科技品”。小花生正种出一片“新天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