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新疆之旅:一路风景如画,一路歌声悠扬

时间:2025-09-26 17: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付子豪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随着霞光破晓,悠扬的汽笛声如远方传来的号角,唤醒了沉睡的煤海。天山脚下,一列列满载煤炭的列车缓缓驶过,它们的目的地是甘肃、四川等地。“咣当咣当”的车轮声,伴随着铁轨的延伸,渐渐淹没在对面驶来的动车组列车的呼啸声中。

“新疆是个好地方,坐着火车游新疆。”动车组列车内,柔声播报响起。当列车缓缓驶入星星峡,便正式踏入了新疆的地界。车厢内顿时热闹起来,不少旅客纷纷扒着车窗,好奇地张望着窗外的景色。

新疆戈壁滩风光

看!那无垠的戈壁滩上,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拔地而起,一座座紧密相连,形成了一道壮观的风景线。白色的叶片在风中缓缓旋转,仿佛在与大自然共舞。远处的砾石滩上,波光粼粼,那是光伏矩阵铺就的“蓝色海洋”。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荒原,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疆的第一大发电基地,将风与光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

车厢内,一位操着川渝口音的老大爷正兴奋地与邻座旅客交谈:“晓得没得?现在只要眨一下眼睛,新疆的电‘唰’一下就飙到重庆咯!”确实,依托已建成的“两交三直”5条外送通道,“疆电外送”的范围已从最初的7个省区市扩展到了22个省区市,让新疆的电力资源惠及了更广泛的人群。

当车窗外的景象逐渐变得郁郁葱葱,便是到了吐鲁番。瞧那葡萄藤下,一串串结实饱满、晶莹剔透的葡萄随风轻摇,红紫淡绿,美丽极了。一到了丰收的季节,新疆便成了色彩艳丽的“调色盘”:吉木萨尔满地圆滚滚的金黄色打瓜正等着机械脱籽;安集海晾晒的辣椒把田野染得火红;芳草湖农场的棉桃朵朵花开白如雪海……每一处都散发着丰收的喜悦。

列车继续向北行驶,一排排“磕头机”映入眼帘——我们来到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油田。70年过去,克拉玛依不仅仍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产业基地,如今更是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远处,一幢幢造型独特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高性能数据中心正在它们之中悄然运行,支撑着新疆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等前沿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助力克拉玛依大步迈向“算力新城”。

天山南北发生的巨变,又何止于此。伊犁河谷牛羊成群,牧歌悠扬。合作社的屏幕上,牲畜从出生到出栏实现全流程追溯,牧民在家用手机即可实现远程管理。满载着日用百货、棉纺织品和机械配件的“钢铁驼队”,从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等口岸驶向中亚与欧洲,展现了新疆对外开放的广阔前景。

在新疆,一路风景一路歌。这一切的繁荣与发展,得益于跨越天山南北、覆盖80%以上县级行政区的新疆铁路网建设。更得益于一座座现代化交通枢纽工程,编织起贯通戈壁与沙海、高山与盆地的“铁、路、空”立体化交通网络——连霍高速“劈开”东疆戈壁,独库公路“穿梭”天山腹地;海拔3258米的高高原机场在冻土上稳稳扎根,全疆27个运输机场勾画出500多条航线。据中国交建新疆乌尉公路包项目乌尉土建第六标段项目副经理李德增介绍:“再有两个多月,通行南北疆的高速公路——乌尉高速将具备通车条件。”

就连最艰苦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有了新变化。2022年,和若铁路建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画出壮丽圆环;2023年,塔里木盆地高速公路环线全面建成;2024年,3046公里生态屏障全面“合龙”,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系上了“绿围脖”;今年7月,塔里木盆地装上了电力“能量环”,为南疆的用电保障再加一层保险。

“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片土地上,“中国棉库”“西部粮仓”“瓜果之乡”……处处可见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图景。目之所及,皆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和美画面。

这是一个圆满的新疆,这也是一个日子越过越甜、欣欣向荣、团结奋发的新疆。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孙金行 赵明昊 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