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9月26日电 题:在心尖上“走钢丝” 山东心外团队以精尖技术破“心”难题
中新网记者 赵晓 王峰
在山东济南,有这样一支心外科团队:他们曾为体重仅800克的先心病新生儿重启心跳,也曾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八旬老人抢回生命。从新生儿到高龄患者,从常见心脏疾病到罕见疑难病症,这支团队以精尖技术屡次突破手术禁区,在心脏诊疗领域书写着生命奇迹。
“世界心脏日”前夕,中新网记者走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对话心脏大血管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王安彪,聆听团队在心尖上“走钢丝”、与死神“掰手腕”的动人故事。
以“绣花功”修复“心瓣膜”:微创技术领跑全国
在方寸手术台前,王安彪与团队成员默契配合,通过实时影像引导,将人工瓣膜精准植入患者心脏。今年9月,团队首次应用国产球扩瓣技术,为一名81岁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标志着山东省在瓣膜病微创治疗领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85%的医生拥有博士学位,是国内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心脏瓣膜修复是该科室的“金字招牌”。早在20多年前,当多数同行依赖人工瓣膜置换时,王安彪便专注瓣膜修复技术,甚至用人工缝制器械完成手术。如今,团队已实现从“开胸”到“微创”的技术跨越,2024年完成心脏大血管手术3500余台,其中瓣膜修复手术占比超40%,远超国内同级医院水平。
“每台手术都是跨学科协作的成果。”王安彪介绍,心脏手术需手术、麻醉、体外循环、护理等10至12人团队共同完成。今年7月,团队联合多学科成功开展“TEER+TAVR一站式”微创手术,将一名68岁患者从生死边缘拉回,成为复杂瓣膜病综合治疗的新标杆。
用微创术护佑“小心脏”:从新生儿到复杂先心病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被称为“针尖刻字”的医学难题,而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却将其做到极致。约80%的先心病患儿通过微创手术治愈,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团队曾为一名出生仅两小时的患儿实施紧急手术,其心脏不足核桃大小,手术每一步都如“走钢丝”。
在罕见疑难先心病领域,团队同样屡创奇迹。例如“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这一冠状动脉畸形,团队已累计完成34例手术;对于“单心房单心室”(俗称“人鱼心脏”),团队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曾有一名烟台女孩患单心室畸形伴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团队通过3次分期手术,历时10余年助其摆脱病痛。
王安彪认为,复杂先心病诊疗考验医院综合实力。为此,医院以心外科和新生儿科为主体,建立山东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形成从产前诊断、5G转运到术后护理的全流程管理,已为百余名新生儿开通绿色通道,甚至跨省救治青海、西藏等地的患儿。
凭硬实力挑起重担子:四大技术集群守护“心”健康
随着心脏筛查技术进步,全国每年约10万名先心病患儿出生,占比超出生缺陷的40%。王安彪团队正全力推进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和微创技术创新,力争将复杂先心病手术年龄提前至新生儿期,1岁内完成多数手术。
除先心病外,心外科还发展了冠心病、大血管、体外循环支持三大亚专科。冠状动脉搭桥年手术量超1500台,90%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微创搭桥和全动脉化成为常规操作,成功率约99.5%;大血管手术成功率超95%,主要治疗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
目前,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已形成先心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大血管疾病四大技术集群。“医”路漫漫,这支团队以硬实力为山东乃至全国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撑起生命保护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