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9月28日电 (记者 孙睿) 在9月28日召开的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气象专场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气象局副局长高顺年宣布:“‘十四五’期间,青海省将实施保护‘中华水塔’增雨行动,通过开展三江源大型无人机生态补水人工增雨(雪)作业试验,为三江源、祁连山地区年均增加降水达28亿立方米以上。”
此次行动旨在应对三江源、祁连山、环青海湖等重点生态屏障区的生态修复和水源补给需求。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马学谦表示,通过提升高原草原草甸湿地、森林涵养水源区的人工增雨雪作业保障能力,可以有效发挥其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水库增蓄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统筹利用现有高精度气象卫星监测技术,推进云降水空中探测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并补充布设云降水地面垂直探测设备,构建起星空地空中云水资源立体探测系统。这一系统将为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天气监测预警、指挥作业以及效果评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马学谦介绍道。
此外,青海省还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技术,构建了“云+端”智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进一步优化了指挥调度和区域协同流程,确保人工增雨作业的高效与精准。
青海省“十四五”期间的人工增雨行动,不仅是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青海省自身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青海省正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