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秦皇岛9月17日电 (邢璐 艾广德 赵春龙)“下潜!”随着指令下达,数名身着潜水服的志愿者翻身跃入碧波,身影迅速消失在蔚蓝海水中。这不是普通的潜水体验,而是河北秦皇岛“海洋卫士”团队开展的海底垃圾专项清理行动。这场持续数年的环保行动,正由潜水运动协会会长何志鹏带领着越来越多志愿者共同守护。
作为团队发起人,何志鹏每次都会亲自带领队员潜入10米深的海域。他们的目标直指沉积多年的废弃渔网、塑料瓶罐等海洋垃圾。在最近一次行动中,团队仅用30分钟就打捞出数十斤重的海底废弃物,其中包括足以缠绕海洋生物的大型渔网。
“水下环境充满未知风险。”何志鹏接受采访时强调,团队成员需经过严格筛选,配备专业级潜水装备,并建立三级安全保障体系。每次下潜前,队员都会通过水下摄录设备全程记录清理过程,既为科研提供数据,也作为安全监控手段。
这些海底垃圾的来源具有双重特性:部分源自当地“退养还海”政策实施前的养殖遗留物,更多则是通过洋流从其他海域漂移至此的漂浮物。“废弃渔网每年导致大量鱼类、海龟死亡,严重破坏海洋生物链。”何志鹏展示着打捞上来的渔网解释道,这些“幽灵渔网”最长可达数百米,在海底形成致命陷阱。
2018年定居秦皇岛的何志鹏,因热爱潜水而关注到海洋污染问题。起初独自清理垃圾的他,通过社交平台吸引了30余名本地爱好者加入。如今团队规模已突破50人,成员来自北京、天津等10余个城市,形成跨省市的环保网络。“所有活动经费都是志愿者自筹,这种纯粹性让我特别感动。”来自北京的潜水员陆鹿说。
打捞上来的垃圾经过严格分类处理:金属制品回收利用,塑料制品压缩后送往专业机构,而具有警示意义的废弃渔网则被制成海洋生态展品。何志鹏透露,部分渔网经艺术加工后成为高校环保课程的教具,另有创意团队将其转化为文创产品。
除定期清理行动外,何志鹏还推动建立水域救援培训体系,为潜水爱好者开设海洋生态保护课程。在他看来,海洋保护需要构建“预防-清理-教育”的完整链条,“每个人的小行动,终将汇聚成改变海洋命运的大力量”。
夕阳西下,完成清理的志愿者们赤脚走在沙滩上,身后是被守护的蔚蓝海域。潮起潮落间,那些深埋海底的垃圾正随着他们的努力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清澈的海水和充满生机的海洋生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