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年9月16日,中国科技馆新馆迎来了开馆16周年的重要时刻。据该馆当日向媒体提供的数据显示,自新馆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公众达5600万人次,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
同日,中国科技馆精心打造的海洋展厅在历经三年设计制作后,以“探索海洋秘境:挑战与未来”为主题,正式向公众开放。这一新展厅的亮相,无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海洋、感受科技魅力的新窗口。
9月16日,中国科技馆海洋展厅全新开放之际,相关工作人员向媒体详细介绍了展厅的设计思路。该展厅分为“源·敬畏”“近·认知”“融·感悟”“梦·归途”四大展区,展览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展出25件展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海洋的奥秘与魅力。
海洋展厅的特色鲜明,首先体现在其创新的主题叙事展览语言上。展览以“人海和鸣:从畏惧到共生”为线索,通过生动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人类与海洋之间从古至今的复杂情感关系——从最初的敬畏恐惧,到后来的亲近理解,再到如今的予取予求与共生交融,最终展望了人海和谐的未来愿景。
其次,海洋展厅以海洋科学研究为基础,得到了10多家海洋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展厅内展示了珍贵的深海生物标本、矿石样品、海洋科考装备实物以及实时海洋监测数据等多样化科技资源,多领域、多角度地彰显了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此外,海洋展厅还融入了多元化的海洋文化艺术元素。展览将海洋神话、海洋歌曲、海洋科幻等不同文化元素巧妙地呈现给公众,同时在布展上将展品立体化设计并与空间环境相融合,探索数字化展示形式,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海洋科技文化空间。
在展品设计上,海洋展厅突出了互动体验。展览既发挥了科技馆特有的机电互动传统,又灵活运用了虚拟现实、沉浸媒体、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还专门设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造型装置,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海洋科技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海洋展厅主题研发的《深蓝色的密语》展厅互动导览剧和“海迹寻踪”沉浸式解谜活动也同步与公众见面。这些活动通过打破传统展厅参观模式,融入戏剧和解谜元素,将展厅教育活动与展览展品设计有机融合,以更多沉浸、互动的方式让观众体验海洋科技文化,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中国科技馆表示,该馆一直秉持常展常新的理念,坚持实施常设展厅更新改造,旨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科普服务。据了解,中国科技馆的发展历程悠久,1979年中国引入科技馆概念,1988年原中国科技馆作为中国首个科技馆建成开放。而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南侧距“鸟巢”一箭之遥的中国科技馆新馆,则于2009年9月16日历时3年多建设正式开馆。
中国科技馆新馆建筑面积达10.2万平方米,集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是一个主题突出、功能完善、形象完整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科技馆。其建筑造型为巨大的“鲁班锁”,又如同一个“魔方”,蕴含“解锁”“探秘”之意,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理念,也寓意科学的众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