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又有两家银行理财出事了,已经都没有保本保息了

时间:2025-09-21 03:32:30 来源:流苏晚晴 作者:流苏晚晴

又有两家银行理财出事了,已经都没有保本保息了,完全是老百姓自己承担投资的风险。怎么连基本的透明都做不到?

9月12号,金融监管总局给信银理财开出了一张220万的罚单,处罚内容是理财产品名字不规范和投资比例违反监管规定。其实这也不是信银理财第一次被处罚了。

24年6月份就被监管罚过750万。这里边说的信银理财是中信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就这还是2024年普益标准给出的理财能力排名的第三名。

名字不规范,我忍了,毕竟名字不影响老百姓的收益和风险。但是我看到监管的处罚内容包括信息披露不到位,投后管理义务不到位,单只理财持有的单只债券超过10%等等,我就有点坐不住了。

老百姓相信银行去购买理财产品,结果连应有的知情权都没有满足。老百姓投资的钱具体投向了哪里?如果都披露不到位,我真不知道理财你们还能干出什么别的事儿。

而且我发现即便其他银行信息披露这块没被罚,但是你们那个官网的页面,我真的都懒得骂你们了,开发网站的人是自己不用吗?还是故意做的那么不方便,怕投资人看到了。

然后给监管检查的时候是打包好的材料,给老百姓看的时候点来点去都找不到。

再说投后管理义务不到位。我19年之前在银行做投资经理的时候,投后管理甚至比投前调查还重要。

毕竟拿的是老百姓辛辛苦苦赚的钱去投资,投后管理不到位,一个债券违约亏几千万,银行你是没责任了,因为你只赚管理费。但是对于购买理财的客户来说,几千万背后可是成千上万个家庭。

最后说说单只理财持有的债券超过10%的问题,监管的要求加上你们跟老百姓签署的理财合同中,清清楚楚写的单只债券投资比例不能超过10%。为什么要超?是不识数吗?

肯定不是啊,以我十年投资经理的经验来看,要么就是这个债券没有人要,没有别的产品接,没办法,只能放到这个理财产品里,所以超了。

要么就是投后管理做的不好,理财发行的时候规模10个亿,投的这一个亿的债券正好10%。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产品规模降到了5个亿,投后管理没发现这一个亿的债券还在产品里。

比例不就变成了20%吗?当然就超了,我更希望是后者,后者可以叫投后管理不到位,前者,那你叫主观犯错。

同时,9月12号,金融监管总局还披露了对华夏理财的处罚信息。

原因是投资运作不规范,系统管控不到位,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等,罚款1200万元。

21年之后,金融产品都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我这个账号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对自己的钱购买的金融产品自己负责。但是银行你们也得尽责呀。

还有2025年以来,已经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收到金融监管总局的罚单,同样也涉及投资与信息披露规范等问题。咱们敢不敢大大方方的,老百姓不懂没关系,你们该披露就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