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勒热夫战役:被遗忘的绞肉机,20万德军如何对抗190万苏军?

时间:2025-11-07 12:35:10 来源:老闫侃史 作者:老闫侃史




1942年冬,莫斯科以西200公里处,一块地图上看似无足轻重的凸起地带——勒热夫突出部,却成为了苏德战争中最惨烈的绞肉机。这里没有斯大林格勒的知名度,也没有库尔斯克的战略规模,但它的名字在德军内部却成了谈虎色变的存在。

20万德军死守阵地,面对的是超过190万苏军的轮番冲击。最终,德军杀伤110万苏军,却也在心底留下了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场战役没有真正的胜利者。苏军的攻击一次次被打碎,德军的防线一次次被撕裂。“我阵亡在勒热夫附近”,一位苏联诗人的这句诗,成了千千万万无名士兵的墓志铭。



今天,我们重新揭开这场被历史尘封的战役的面纱。它究竟是怎样一场战争?为何伤亡如此巨大?朱可夫为何亲自指挥仍未取胜?莫德尔又是如何用20万兵力抵挡住铺天盖地的苏军洪流?

要理解勒热夫战役的残酷,必须先看地图。勒热夫坐落在莫斯科西面150公里的位置,地势高、交通便利,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手中的“毒匕首”。

只要德国第9集团军守住它,就能牢牢压制苏军的西方战线。莫斯科虽然没有被直接包围,但这把刀始终悬在头顶,让苏军如坐针毡。



斯大林坐不住了。1942年年初,他下死命令:勒热夫必须拔掉。不管代价多大,不管牺牲多少都要打掉它。朱可夫临危受命,带着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190万兵力,开始了这场绞肉机的运转。

但对德军来说,勒热夫同样是命根子。它是德军整个中央战线的顶点,一旦丢失,不只是后撤的问题,整个东线都会被苏军撕开一个口子。

于是,希特勒派出了最信任的“防御之狮”莫德尔,接手第9集团军,守住勒热夫。这就注定了,谁想拿下勒热夫,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1942年1月,苏军全面发动第一次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朱可夫指挥70万西方面军,从南面攻入;同时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从北面夹击,试图合围德军。

苏军打出了气势,空降兵、骑兵、坦克轮番上阵,第11骑兵师甚至摸到了维亚济马城下。但莫德尔不是吃素的。他刚接手部队,立刻调来5个预备师,推行弹性防御。

前线死守,一旦苏军突破,就让装甲部队从两侧夹击。苏军的第一波攻势就此崩盘。前线泥泞、气温零下40度,后勤根本跟不上。坦克抛锚、火炮冻裂、士兵冻死。



最关键的是,苏军高估了自己新兵的能力,低估了德军的韧性。三十万人伤亡,两个集团军几乎被打废,朱可夫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

到了1942年7月,苏军换了打法。他们不再急着包围,而是正面突破。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合力出动3个集团军,40万人,坦克和火炮开路,目标是勒热夫西北线。

莫德尔这次把党卫军“帝国师”“德意志师”放在二线。他知道苏军一定要在正面突破,于是前线假装薄弱,一旦苏军冲进去,二线装甲部队立刻反包围。



战斗一打就是两个月,苏军连河都没过完。德军发动“旋风行动”清理突出部,虽然在沼泽和地雷中损失惨重,但还是把苏军卡在了原地。

苏军再一次失败,伤亡超过15万。而德军虽然守住了阵地,但也精疲力尽,装甲部队损耗严重,很多部队再也没能补满编制。

1942年11月,苏军南线打响斯大林格勒反攻。为了配合这场决定性战役,朱可夫再次亲临勒热夫,发动“火星行动”。



这一次,苏军几乎倾尽所有。190万人、3300辆坦克、2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目标明确,拔掉这枚毒钉子,彻底击溃中央集团军群。

但现实又一次给了苏军重锤。大雪封山,坦克没有冬季伪装,新兵素质极差,刚下火车就被赶上前线。德军准备充分,工事坚固,火力密集,装甲部队游走反击。

苏军像潮水一样一次次冲上去,又一次次被打下去。前线尸横遍野,坦克被打成废铁堆,后方补给线彻底瘫痪。朱可夫强忍压力,连续发动数次进攻。



直到12月11日,他终于承认失败,下令停止进攻。这场战役,苏军伤亡80万人,其中阵亡30万,坦克损失近2000辆。德军也不好受,伤亡4万人,但守住了勒热夫。

很多人都以为德军打赢了勒热夫战役,朱可夫输了。但真是这样吗?未必。1943年2月,苏军在北线攻占大卢基,勒热夫的铁路补给线被切断,德军第9集团军陷入危险。

莫德尔请求后撤,希特勒终于同意。“水牛行动”开始。德军有序撤退,边退边炸桥、埋雷、烧村,最后干干净净地撤出勒热夫突出部。



战术上,德军赢了。但战略上,苏军赢了。因为勒热夫战役期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被牢牢牵制。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没有等到援兵。

德军老兵回忆勒热夫时,几乎全都用了一个词:“地狱”。不是因为环境恶劣,而是因为苏军的冲锋从不间断,仿佛杀不完。

德军士兵说,他们一晚上能打退10波苏军,打到手软,打到麻木。打完了,第二天又来。心理上的压迫,比身体更可怕。即便打赢了,很多德军老兵在勒热夫后都出现了精神问题。



而对苏军来说,这更是无法言说的悲剧。为了一个突出部,死了110万人。没有胜利的凯旋,没有光辉的奖章,只有一座雕塑,俄罗斯政府后来在勒热夫立了一座纪念碑,一个化作白鹤的士兵,永远俯视着那片洒满鲜血的土地。

苏军用110万人的血,换来了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德军用20万人的意志,拖住了整个东线的时间,今天我们重新讲述勒热夫,不是为了数伤亡,而是为了记住——历史的胜利,从来不是白来的。

信息来源:新雕塑追忆“被遗忘”的勒热夫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雪丹 2020-09-1709: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