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彭博社:中国电磁弹射舰载机成功,美国技术遭质疑

时间:2025-09-24 10:05:19 来源:科普100克克 作者:科普100克克

近日,美国知名新闻社彭博社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海军福建舰航母成功实现电磁弹射舰载机的消息,并指出美国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正面临可靠性质疑。


彭博社第一时间发布了福建舰弹射起飞的报道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媒体发布的画面显示,第五代歼-35战斗机、歼-15T战斗机和KJ-600舰载预警机均通过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顺利完成起飞。该媒体预测,福建舰即将服役并加入中国海军序列。

彭博社在报道中称赞道:“这是中国首次完整公开电磁弹射起飞过程,凸显了中国在海军能力上的显著进步。”报道还指出,福建舰是中国第三艘、也是最先进的航空母舰,预计全长316米(1037英尺),配备了三部电磁弹射器,与美国最新的杰拉尔德·福特级航母所用的先进系统类似。


KJ-600降落

不过,报道也刻意强调了福建舰与美军核动力航母的不同之处:“福建舰采用常规动力,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航程和远洋部署时长。”

文章随后介绍了电磁弹射系统的优势,指出其相比传统的蒸汽弹射更为紧凑、机械结构更简单,且能灵活适配轻型与重型舰载机起飞,对机体结构的冲击更小。

然而,彭博社在报道中也不忘“泼冷水”,强调电磁弹射技术在美国海军中存在问题。报道引用美国国会研究处在今年8月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对(电磁弹射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工程升级,但可靠性较前几年并无显著改善,对岸上技术支持的依赖仍是一个挑战。”


美国海军福特级航空母舰项目:背景与国会关注议题

该报告具体指出,美国福特级航母的首艘舰福特号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未解决,而福特级第二艘肯尼迪号下水已经七年,却至今仍停在造船厂,甚至该舰舰长都已经换了一位,却从未进行海试。根据报告显示,肯尼迪号航母将推迟到2027年交付给美国海军。

报告还提到,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平均无故障间隔”未达设计要求(设计值为4166次,实际约2000次),影响了舰载机出动效率,以及前面提到的可靠性问题。

此外,报告还指出美国航母遭遇“劣质焊接”问题。美国唯一能建造航母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在建造福特号等多艘战舰时,由于造船工人焊接技术不达标,造成大量焊接点出现“基础焊接错误”。


2017年,美国进行首次在航母上进行电磁弹射

但船厂却视而不见,和美国海军一道把问题给糊弄过去,直到去年9月东窗事发。该事件导致包括福特号在内的多艘美国航母、核潜艇存在“舰体结构强度不足与核安全风险”。

说回电磁弹射技术本身,可能在彭博社看来,美国电磁弹射都问题多多,所以该技术肯定是“不稳定”的。但实际上,中美在电磁弹射技术上的路线完全不同。美国采用的是“中压交流”电磁弹射,而中国则是来源于马伟明院士研发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

中压直流电磁弹射技术不但使得故障率更低,其能量效率更是高达90%。中压直流单次弹射能量达120兆焦耳,远超美国的78兆焦耳,以及仅有60%的能量效率。


报告指出美国电磁弹射要等到2030年代才能成熟(蓝色划线处)

因此,美国电磁弹射技术至今都不成熟。根据美国国会问责局在202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海军预计电磁弹射系统要到‘2030年代’才能达到可靠性目标,在此之前,这种较低的可靠性水平可能会导致该舰无法达成其关键需求之一 —— 实现战机快速部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