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提醒:60岁后这4类体检项目要谨慎选择,过度检查或伤身

近日,知名感染科专家张文宏教授在公开场合指出,60岁以上人群在体检时应避免盲目进行某些检查项目。他特别强调,部分看似常规的体检项目,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过度医疗风险,甚至可能引发健康隐患。
一、为何要警惕过度体检?
张文宏教授解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某些检查手段可能对老年人造成额外负担。例如,部分侵入性检查可能引发并发症,而某些影像学检查的辐射累积效应也不容忽视。他特别提醒:'体检不是检查项目越多越好,关键要科学、精准。'
二、这4类体检项目需谨慎选择
1. 冠状动脉CT造影
虽然这项检查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情况,但60岁以上人群若无明确胸痛症状,不建议常规进行。张文宏指出:'该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对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存在风险,且假阳性率较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介入治疗。'
2. 肿瘤标志物全套筛查
许多体检机构将肿瘤标志物检测作为'高端体检套餐'的标配,但张文宏强调:'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诊断癌症极不准确'。特别是对于无相关症状的老年人,过度关注这些指标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焦虑,甚至导致过度治疗。

3. 骨密度检测(每年重复)
虽然骨密度检测对预防骨质疏松很重要,但张文宏建议:'无骨折史的老年人每2-3年检测一次即可'。过于频繁的检测不仅增加经济负担,X线辐射的累积效应也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4. 胃肠镜筛查(无适应症时)
胃肠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张文宏特别提醒:'60岁以上无消化道症状者,不建议常规进行'。该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引发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风险更高。
三、科学体检的3个原则
- 症状导向:有相关症状时再进行针对性检查
- 基础优先:优先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基础检查
- 个体化: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家族病史制定体检方案
四、专家建议
张文宏教授总结:'体检的目的是早期发现疾病,而不是制造疾病。60岁后体检要遵循'必要、适度'原则,避免盲目追求'高端''全面'。建议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基础体检,有特殊情况时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项检查。'
他特别提醒,选择体检机构时要关注其资质和医生水平,'不要被各种'套餐''促销'迷惑,健康管理需要科学理性。'
(本文信息综合自张文宏教授公开讲座及权威医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