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之间的一场通话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表面上看,这场通话的气氛颇为融洽,然而,深入剖析便会发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特朗普在与中国的交流中,一边展现出热情友好的姿态,另一边却在阿富汗、台海等敏感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这种“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做法,堪称典型的“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策略。很难相信他是真心想要缓和中美关系,更像是利用短暂的“微笑”来换取更大的利益筹码。
事情要从这次中美通话说起。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气氛看似“务实积极”,外界甚至一度猜测中美关系是否会迎来“解冻”。然而,好景不长,特朗普很快就对外放出风声,要求阿富汗塔利班交出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还特别指出该基地距离中国核心地区很近。其意图不言而喻,明显是将中国当作攻击目标。
特朗普这种表面友好、背后使坏的做法,早已不是第一次。他嘴上说着要解决问题,实际行动却步步紧逼。这种所谓的“友好”信号,实则暗藏祸心,并非真心想要解决中美之间的矛盾,而是在谈判桌下设置陷阱。
美国国务院的手法更为直接。马绍尔群岛与美国搞起了所谓的“伙伴关系”,还大张旗鼓地拉上台湾地区,声称要帮助“台岛”巩固“邦交”。美方此举可谓毫无遮掩,直接在中国最敏感的问题上做文章。
台湾当局也趁机兴风作浪,一有机会就四处活动,试图给自己贴上“突破”的标签。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所谓的“突破”不过是美国拉着“台岛”陪跑,为自己增加一个谈判的筹码。特朗普嘴上说着关心中美关系,实际上却在最敏感的地带不断点火。这种套路,中国人早已看得清清楚楚。
面对美方的种种行径,中方并非没有回应。在贸易谈判方面,中方一轮接着一轮与美方展开交锋,美国想要的好处一样都没有得到。中国减少大豆进口,加强稀土出口管控,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反击”措施。美国一边想从中国这里获取利益,一边又在背后搞小动作,结果只能导致中国对美国越来越不信任。如果特朗普还认为自己的那些“小伎俩”能够奏效,那么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等到有一天中国真的不再理会美国,那才是美国真正的麻烦。到时候,别说达成什么“元首协议”,恐怕连下一次对话的机会都很难得到。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再重新建立。特朗普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只会让中美关系越来越冷淡。
回到台湾问题上,赖清德一伙人还天真地以为能够与大陆“谈条件”。中美通话刚结束,台“陆委会”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喊话,要求大陆“解除两岸人员往来的不对等”。然而,真正阻碍两岸交流的,恰恰是民进党当局自己。
民进党当局限制大陆游客赴台,对“陆配”进行居留限制,这些政策都是他们自己制定的。如今却将责任推到大陆头上,这不是典型的“贼喊捉贼”吗?台当局一边自己设置障碍,一边反过来指责大陆,这种“表演”又能骗得了谁呢?
新加坡总理此时发声,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本质。他直接指出,国际社会总是盯着大陆看,却对“台独”势力的挑衅行为视而不见。正是这种不良风气,使得台海局势越来越复杂混乱。
要实现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首先需要有人停止制造事端。但目前“台独”势力依然不收手,外部势力也不断拱火,这才是台海局势不稳的根源所在。需要明确的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折腾,两岸统一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无法阻挡。
回顾特朗普的这一系列操作,表面上看是在给中国施加压力,实际上却是在“饮鸩止渴”。他试图将中国当作谈判的筹码,结果只会让中国更加警觉,双方的合作空间也会越来越小。赖清德之流指望依靠外部势力撑腰,反而会使两岸关系更加疏远。新加坡方面的表态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问题,谁在挑事,谁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几句口号而停止前进,谁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谁能够逆流而上,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由此可见,看似“友好”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算计和警惕。中美关系要想实现长远发展,仅仅靠嘴上说说是不行的。如果真的想要缓和矛盾,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否则,又有谁会相信呢?至于台湾问题,不是某个人一句话就能决定的。历史的大势已经明确,谁也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