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上海兴起零下160℃冷冻疗法,专家解析其功效与适用人群

时间:2025-09-28 22:29:08 来源:鲁中晨报 作者:鲁中晨报

近日,上海悄然兴起一种独特的“极限挑战”——仅穿单薄的贴身衣物,进入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的“冰柜”中,待满3分钟!这一新奇体验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红,众多健身博主纷纷晒出自己的“冻龄”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



健身博主带火“液氮冷冻舱”

“运动后迅速恢复”、“超乎想象神奇”,这种被称为“超低温冷冻疗法”的新奇体验,究竟有何魔力?原来,随着健身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开始寻求更高效的运动恢复方式,而液氮冷冻舱便应运而生。

“超低温冷冻疗法”在沪兴起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在健身房使用“液氮冷冻舱”体验视频的博主日益增多。他们纷纷表示,这种疗法对缓解运动疲劳“效果一流”。视频中,为了保障呼吸安全和避免缺氧风险,部分冷疗舱要求使用者头部外露,而有的则允许完全进入舱内。无论是哪一种,随着液氮的注入,冷疗舱内瞬间“云雾蒸腾”,一分钟内温度便可以降至零下160℃,场面十分震撼。



博主亲述“低温冷疗”体验

一位在黄浦区董家渡绿地滨江中心某健身房体验零下85℃冷疗舱的博主分享道:“整个过程只有3分钟,前1分钟尤为难熬,但并没有特别刺骨的冷感。出舱后,身体轻盈得如同羽毛,健身后的肌肉酸痛大幅缓解,皮肤也变得紧致有光泽。”商家介绍,这种超低温疗法主要用于运动后的快速恢复,能减轻酸痛、改善睡眠、缓和炎症和疲劳,还有短期的精神提振效果。

记者搜索某点评网站发现,在上海,已有多家健身中心推出冷冻舱体验套餐,涵盖“勇士液氮冷冻舱”、“电动冷冻舱”等,团购价格在400元至600元不等。不过,部分商家也在“团购详情”中明确表示,有高血压、重症贫血等疾病的人群,不适合使用。


专家解析:极低温冷疗的科学依据

9月27日,中国国家队队医、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运动康复科主任孙业青告诉记者,这种将人体短时间暴露于利用液氮制造的-140℃至-110℃超低温环境中的全身冷刺激,叫“全身冷疗”,主要用于运动后疲劳恢复、改善睡眠和缓解疼痛等目的。

那么,这种极低温冷疗是否有科学依据?孙业青表示,研究显示,极低温冷疗具有多种功效,包括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减少炎症反应,以及改善关节炎、焦虑、多发硬化等疾病的症状。这种恢复方式并非简单的“冷冻”,而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促进内源性恢复物质的分泌,从而加速身体恢复过程。

不过,极低温冷疗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当人体短时间暴露在超低温环境中,体表血管会产生适应性收缩,导致血液重新分布,从而减轻运动后组织的炎症反应。同时,极低温冷疗可能通过降低神经传导效率,如疼痛信号的传递,实现缓解运动后疼痛的作用。此外,它还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以达到镇痛和缓解身心不适的效果。

“不过,目前极低温冷疗并没有作为医疗项目进行使用和管理。”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物理治疗师林建华告诉记者,而是作为一种用于缓解运动后疲劳症状的方法,在运动机构或健身机构用于专业运动员、有科学健身需求的运动爱好者和部分慢性疼痛患者。

科学理性看待极低温冷疗

经记者查询发现,多家提供“超低温冷冻疗法”服务的商家,都打出了“运动康复、美容美体、助眠与减压”等宣传语。然而,部分店家仅提醒经期、感冒、严重心脏病、高血压人群不可使用,却未细化禁忌证。那么,这种辅助手段适合于所有人群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林建华介绍,极低温冷疗属于物理治疗的范畴,作用人体后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有的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使用极低温冷疗需要遵守科学安全的原则,进行专业评估,严格掌握禁忌证。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疾病人群不宜尝试;寒冷性荨麻疹、冷球蛋白血症等患者也属禁忌人群。

孙业青也表示,进行极低温冷疗必须选择具备资质的专业医疗机构,由经过系统培训的操作人员指导进行,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治疗还需严格控制时间,单次通常不宜超过3~5分钟,不可盲目延长暴露时间。此外,进行极低温冷疗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对头面部、手足等末梢部位进行保暖防护,防止冻伤发生。

“极低温冷疗作为运动恢复的一种辅助手段,应该科学理性看待。”孙业青表示,它既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能替代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普通健身爱好者而言,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才是促进身体恢复的根本之道。

来源:新闻坊、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