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乌克兰无人机重创俄能源体系,克里米亚俄族人大量逃离

时间:2025-10-03 15:03:49 来源:知兵 作者:知兵

自今年8月以来,俄罗斯的能源体系遭受了乌克兰无人机的猛烈打击,短时间内便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短短两个月内,超过二十家大型炼油厂遭到袭击,全国燃料市场陷入混乱,油荒现象日益严重。

据RBC援引Siala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俄罗斯已有38%的炼油能力处于瘫痪状态,相当于每天损失33.8万吨原油处理能力。仅在9月份,炼油产能就下降了18%,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Siala估计,大约七成的炼油厂停工是由无人机直接造成的。到9月底,俄罗斯近四分之一的炼油能力被摧毁,每天损失高达23.6万吨。

新一轮袭击中,列宁格勒的基涅夫炼油厂和梁赞炼油厂先后停产,这两家炼油厂均位列俄罗斯前五大炼油厂。紧接着,新库比雪夫斯克和阿斯特拉罕的炼油设施也相继被袭击瘫痪。短短三周内,俄罗斯四家核心炼油厂全线停摆,直接导致9月汽油产量减少100万吨,国内市场缺口达到20%。



燃料危机最为严重的地方是远东和克里米亚。远东地区直接规定每人只能购买30升汽油,当地俄罗斯老百姓纷纷抱怨,称几十年都未曾遇到过这种情况。而克里米亚的情况则更为严峻。

据《克里米亚老兵报》报道,9月底开始,塞瓦斯托波尔的俄占领当局宣布,每辆汽车或每个油罐最多只能加30升汽油。官方称这是为了防止恶意囤积,但事实上根本就是没有足够的油用。更重要的是,这个限制并未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克里米亚的混乱。

在塞瓦斯托波尔、辛菲罗波尔和雅尔塔等地,大批司机排起了几公里长的队伍。很多人需要等待好几个小时才能加到一点油。有些加油站一天只能营业几个小时,甚至直接关门大吉。

当地伪州长拉兹沃扎耶夫宣称,这样的措施能让供应恢复正常,但长长的车队完全打脸了他的说法。



《克里米亚电讯报》披露,俄占领当局正在制造一种燃料充足的假象。一辆油罐车分别供应多个加油站,每站只送一点油。看起来好像每个加油站都有油,但这种做法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只是被拿来粉饰太平。

与此同时,黑市正在快速抢占市场。俄罗斯网上出现大量高价转卖罐装汽油的广告,价格比官方渠道贵数倍,进一步打击了民众对俄罗斯当局的信任。

局势恶化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口外流。越来越多的克里米亚人开始逃离,俄罗斯一些敢说话的媒体形容,这正在演变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民众不再相信俄占领当局能解决问题,只看到了画大饼背后的虚弱和无能。



与此同时,《莫斯科时报》报道,从萨哈林岛到下诺夫哥罗德,至少二十多个地区都出现了燃料短缺的现象。

俄社交媒体上全是抱怨和嘲讽的声音,有人讽刺说,克宫打的是特别军事行动,吃苦的却是普通人。

油荒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扩散。比如下诺夫哥罗德地区的校车因为没油停运,但地方官员却强硬否认,称新一批汽油马上就会到。

克里姆林宫也没办法,只能出手干预。政府宣布将汽油出口禁令延长到2025年底,同时对柴油出口实施新一轮限制。法令规定,经销商不准把柴油、船用燃料卖到国外,但生产商还是可以直接出口。

副总理诺瓦克上周承认,这些措施是为了防止国内市场彻底失控。但业内专家直言,这种限制治标不治本,因为柴油出口大多由生产商直接操作,经销商只占1.5%-2%,禁了也没什么用。



彭博社和《生意人报》都认为,俄罗斯油荒率已经达到了20%,也就是每个月有40万吨的缺口。这不是靠行政命令就能补上的,而是能源安全被撕开了一个巨大伤口。

乌克兰的无人机一波接一波,俄罗斯防空根本不管用。几乎每周都有袭击视频流出,乌克兰的无人机在大白天低空飞行,直接冲向炼油厂核心设备,却没遇到任何有效的拦截。

乌克兰对俄石油和天然气设施的精准打击,直接打击了俄罗斯的经济。据《太阳报》的数据报道,乌克兰的行动已经给俄罗斯造成大约1000亿美元的损失。

军事情报专家英格拉姆表示,乌克兰人正用极高的聪明才智瞄准俄罗斯经济的心脏。远程无人机跨越上千公里,把炼油厂和天然气设施变成火海,把战争现实送到了俄罗斯人面前。



俄罗斯最心疼的损失不只是在战场上,更重要的是能源出口的收入。这笔钱原本是俄罗斯预算的支柱,占比一度高达40%。即便在西方严厉制裁下,也仍占到三成。

但随着炼油设施频频被毁,燃料危机不断扩大,俄罗斯的战争资金正在被掏空。而这也正是乌克兰袭击的真正目的。

对克宫来说,油荒造成的动荡可以压下去,但军队作战能力的下降,将直接导致战败。

可以预见,随着冬天来临,俄罗斯油荒燃料还会加剧。克里米亚只是开始,俄罗斯的麻烦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