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个人收入开始严查?10月起,如果你账户收入超过这个数,得注意

时间:2025-10-03 15:34:19 来源:山丘楼评 作者:山丘楼评

国庆前刷到税务总局的通知,才发现10月真是个关键节点,因为平台企业要开始正式给税务部门报咱们的收入信息了。

以前总觉得查收入是企业的事,现在才明白,普通人账户里的钱只要过了线,一样会被盯上。

这个红线到底是多少,不同收入群体的标准不一样。

最常见的银行账户转账,央行早有明确标准,单日现金交易超过5万,不管是存钱还是取钱,银行都得上报。

要是境内转账,比如朋友转工程款、客户转服务费,单日累计超过50万,系统会自动标记成大额交易。

跨境转账更严,20万就得上报,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看着挺高,但做小生意的、搞自由职业的很容易触线。




还有就是个人收款码,现在用微信支付宝收钱的人太多了,按支付平台的风控规则,月收款超20万就会被标为 “可疑交易”,年收款过10万直接进 重点关注名单。

有个流传挺广的说法是年收80万会被认成疑似经营行为,虽然央行没明文写,但深圳有个案例。

做服装批发的李某,用私人账户收货款,半年流水超300万,被银行标记异常后转税务稽查,最后补税23.5万还罚了8万,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能有人会说我拆成小额转行不行,可千万别耍小聪明,系统是很聪明的,比如一天收50笔以上、每笔都不到200块,会直接判定为拆分交易避监管。

去年有个开网店的朋友,怕超过20万被查,让客户分笔转,结果三个月下来笔数超2000,照样被预警。

10月起这波严查,核心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金税四期把所有数据打通了,你的社保、房产、家庭信息,税务部门都能看到。




二是平台企业要常态化报数据,不管是淘宝店主的销售额,还是外卖骑手的佣金,平台都得如实交上去,以前靠私户收钱不报税的漏洞,现在基本堵死了。

不是所有收入超线都会被查,关键看匹配度,税务系统有15项可疑特征模型,比如你明明是上班族,突然有笔50万的货款进账,或者长期不用的账户突然收到几十万,

这些都会触发预警,去年杭州有个主播,把直播收入拆成多个私人账户收,以为能躲税,结果税务部门比对平台报送的佣金数据和她的申报记录,一下就查出少缴了170多万个税。

重点被盯的其实是这几类人,收入超线更要小心,做电商、直播的不用说,平台数据一交,收入多少一目了然,想瞒报根本不可能。

建筑行业的包工头也得注意,工程款要是直接进私户,没申报个税,很容易被社保和工资流水戳穿。

还有自由职业者,比如设计师、顾问,客户转的服务费超过50万,最好主动申报,别等着税务找上门。

真被查到有问题,代价远比想象的大,补税只是起步,增值税、个税都得缴齐,要是涉及股东分红,还得补20%的股息税。




罚款更狠,逃税金额的0.5到5 倍,滞纳金按日收万分之五,年化下来18%,100万拖两年,光滞纳金就36万。

给大家提几个建议,不用怕但必须注意,首先分清个人收入和经营收入,要是经常用私户收生意款,赶紧办个营业执照,合规报税比躲着强。

其次收入超线别慌,只要是合法的,比如卖房子的钱、年终奖,保留好凭证就行,系统比对时能说清来源。

最后平台收入一定要合并报,比如在淘宝和拼多多都开店,两处收入得加起来算,别想着各报各的没超线。

这波严查,主要是堵那些偷逃税的漏洞,以前线上线下税负不一样,有人靠隐瞒收入占便宜,现在数据打通了,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