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州市统计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2025年1-7月,广州市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1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3.4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8%,整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广州经济的韧性,也为各区财政表现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广州市下辖的各区中,黄埔区以134.83亿元的财政收入遥遥领先,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地区,稳居榜首。然而,与上年同期相比,黄埔区的同比增长率仅为0.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各区中排名靠后,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紧随黄埔区之后的是南沙区,1-7月地方财政收入为73.93亿元。虽然总量仅为黄埔区的一半出头,差距显著,但南沙区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4.0%,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各区中表现较为突出。若能保持这一增长势头,南沙区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突破。
番禺区以71.31亿元的财政收入位居全市第三,与南沙区相差不足3亿元,总量接近。番禺区的同比增长率为4.1%,略高于南沙区,但要想实现逆袭反超,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进入全市前五的还有增城区和白云区,1-7月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52.5亿元和51.99亿元,两地总量相近,差额仅为0.51亿元。尽管增城区目前略胜一筹,但其1.7%的增速不及白云区的3.9%,若不能尽快提升表现,极有可能被白云区反超。
天河区、海珠区和花都区的财政收入均在50亿元上下,分别为50.87亿元、49.85亿元和48.74亿元,总量接近。其中,天河区和海珠区虽然排名在花都区之前,但3.9%和3.4%的增速均低于花都区。值得一提的是,海珠区同比增长23.8%,增速远超其他地区,位居全市第一,表现堪称最佳,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相比之下,越秀区、荔湾区和从化区的财政收入相对较低,1-7月累计金额分别为36.26亿元、35.72亿元和17.6亿元,排在全市最后三位。其中,越秀区虽然总量居首,但同比出现了2.7%的下滑,增速为全市最低,未来能否摆脱颓势,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