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tt Fitzgerald
翻译|WR China Team
文章来源:Outside
苏州携动体育旗下“女子跑步”和“越野100”是Outside旗下run.outside.com唯一授权中文媒体
完成一场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或超级马拉松后,跑者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我需要多久才能完全恢复?”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涉及复杂的生理机制、个体差异和心理因素。本文将结合最新科学研究,为你提供一份科学的赛后恢复指南。
恢复是一个包含多个生理过程的复杂系统,每个过程都有其独特的时间曲线:
功能性恢复的核心在于身体相对于赛前状态的表现能力。建议跑者按照“非冲击性运动(如游泳)→轻松跑→高强度跑→渐进式训练”的顺序逐步恢复,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训练。
恢复时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
例如,一名训练量达每周100公里的精英跑者,可能在赛后7天就能恢复高强度训练,而普通跑者可能需要14-21天。
1972年奥运冠军弗兰克·肖特曾说:“在你忘记上一次马拉松之前,你无法思考下一次马拉松。”这句话揭示了心理恢复的重要性。
建议跑者:当对跑步产生“渴望”而非“义务感”时,再开始高强度训练。
A级比赛(年度重点赛事):赛后需完全重置,建议停跑7-14天,逐步恢复非冲击性运动。
B级比赛(训练期赛事):
经验丰富的跑者可将全马/超马作为B级比赛,但每年不超过1次。
过早恢复的代价远高于延迟恢复。建议:
人体设计并非为了持续巅峰状态,赛后能力下降是确保长期进步的必要机制。
记录每次比赛后的恢复数据:
超马恢复时间通常>全马>半马,随着经验积累,恢复时间会逐渐缩短。
恢复决策应基于两大指标:
当两者均显示“准备就绪”时,再逐步增加训练强度。
赛前和赛中可采取的加速恢复措施:
若尚未建立个人模型,可参考以下基准:
恢复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管理身体和心灵的过程。记住:给予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是为了在下一场比赛中跑得更远、更快。
【作者简介】
马特·菲茨杰拉德
屡获殊荣的耐力运动记者、畅销书作家,著有《竞赛体重》《像职业选手一样跑步》等20余部作品。作为认证运动营养师和跑步教练,其训练计划已帮助数万人完成比赛。
投稿/兼职作者联系:womenrunn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