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柬埔寨一家中资制衣厂因实施“迟到1分钟罚款10美元”的严苛规定,引发7000余名工人集体罢工抗议,事件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这场劳资冲突不仅暴露出跨国企业海外管理中的制度争议,更折射出发展中国家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深层矛盾。
据柬埔寨劳工联合会披露,涉事工厂自2023年起实施新的考勤制度:员工迟到1-5分钟罚款10美元,6-15分钟罚款20美元,累计三次迟到直接解雇。该规定导致工人月收入平均减少15%-20%,部分员工甚至因交通拥堵等不可抗力因素被连续处罚。
“我们每天工作10小时只能赚190美元,迟到一次就扣掉半天工资。”参与罢工的工人代表苏达(化名)向媒体表示,“工厂还要求我们签署自愿接受罚款的协议,这完全是不公平的。”
面对舆论压力,涉事工厂管理层发表声明称,考勤制度旨在“提升生产效率”,罚款标准参照柬埔寨《劳动法》第97条“雇主可对故意违规行为处以不超过月工资5%的罚款”。但法律专家指出,该条款明确要求罚款需与违规程度成比例,且单次罚款不得超过当日工资的30%。
“按照工人日薪6.3美元计算,迟到1分钟罚款10美元已远超法定上限。”柬埔寨独立工会联盟主席帕克指出,“这种变相克扣工资的行为,实质是利用法律漏洞侵害劳动者权益。”
事件发生后,柬埔寨劳动部迅速介入,要求涉事工厂暂停执行争议条款,并组织劳资双方进行三轮谈判。截至发稿前,工会代表透露已达成初步协议:取消分钟级罚款制度,改为每月累计迟到超过30分钟按比例扣薪,同时工厂承诺提高基本工资5%。
“这次罢工显示了新一代劳动者对尊严的追求。”柬埔寨社会学者金速卡分析称,“随着年轻工人占比提升,他们不再接受单纯的经济剥削,而是要求更公平的工作环境。”
此次事件为中资企业海外运营敲响警钟。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指出,部分企业将国内“严格管理”模式直接复制到海外,忽视当地法律文化差异,容易导致劳资冲突升级。数据显示,2022年柬埔寨发生的127起罢工事件中,63%涉及外资企业。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建立本地化的合规管理体系。”中国贸促会驻柬代表处建议,“这包括组建包含当地律师、工会代表的合规团队,定期开展劳动法培训,以及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
目前,涉事工厂已恢复生产,但这场风波揭示的全球化时代劳资关系重构命题,仍将持续影响跨国企业的海外布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