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甘肃敦煌的一座公厕因独特的建筑设计引发网友关注,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地。这座被网友称为“最豪华公厕”的公共设施,不仅具备完善的卫生功能,更通过建筑细节融入了敦煌地域文化元素,成为当地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与传统公厕不同,这座位于敦煌市区的公共厕所采用了仿古建筑风格,外立面以土黄色为主色调,搭配飞檐斗拱等传统元素,与周边沙漠景观相得益彰。内部装修则融入了莫高窟壁画中的莲花纹、飞天图案等文化符号,洗手台、隔断等细节处均可见精心设计的文化元素。
据管理单位介绍,该公厕的设计初衷是“让公共服务设施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项目负责人表示:“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新方式,让游客在解决生理需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
公厕走红后,网友评价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友认为“公厕过于豪华,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但更多网友对这种创新表示支持:“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公厕都能做成景点,敦煌旅游确实下功夫了”。
实地探访的游客李女士表示:“本来只是路过想上厕所,结果被里面的壁画惊艳到了,还特意拍了照片发朋友圈。”数据显示,该公厕自开放以来,日均接待量较普通公厕增长3倍,其中约40%的访客是专门前来打卡的游客。
面对争议,敦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项目是当地“厕所革命”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试点项目。总投资中,文化装饰部分占比约30%,主要用于聘请非遗传承人进行壁画创作和传统建筑工艺展示。
“我们计算过成本回收周期,虽然初期投入较高,但通过吸引游客停留和二次消费,实际上提升了周边商业区的整体价值。”该负责人透露,未来计划在鸣沙山、月牙泉等景区推广类似设计,形成“文化公厕”品牌。
旅游规划专家张教授认为,敦煌的尝试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装饰。”他建议,后续项目应建立更科学的评估体系,量化文化传播效果与公共服务效率的关系。
目前,这座公厕已成为敦煌旅游的新名片,管理方正在开发配套的AR导览系统,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建筑中的文化典故。这种“小公厕大文化”的创新模式,或许正在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辟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