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中方全面暂停订单,必和必拓铁矿百亿蒸发,澳总理紧急求助

时间:2025-10-08 21:25:22 来源:趣文说娱 作者:趣文说娱

前言

近日,必和必拓的股价红色断崖般向下坠落,几分钟内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通知国内买家,暂停购买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

但也只针对美元计价订单,已经抵达中国港口、用人民币结算的现货,照常清关。

面对中方如此行为,澳大利亚总理紧急发声。



一场蓄谋已久的反击

2025年上半年,澳大利亚频繁与美国、欧盟在稀土供应链问题上密集会晤。

消息人士透露,堪培拉正在考虑配合华盛顿。

对中国主导的稀土出口设置价格下限,甚至叠加新的关税措施。



稀土这东西,全球超过70%的供应掌握在中国手里。

而它更是制造战斗机、电动汽车电池、高端芯片等东西的关键原料。

澳方的算盘打得响,自己有稀土矿有技术。

只要联合美欧卡住中国,就能在战略资源上占据主动。



不过中方没有在稀土问题上正面硬碰,而是转身盯上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脉铁矿石。

2024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铁矿石7.1亿吨,赚了1300亿澳元,占其对华贸易总额的38.2%。



必和必拓、力拓、FMG这三大矿业巨头,近十年靠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2024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总额达到1570亿澳元,其中八成流向中国。



然而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中方企业已经要求国内买家暂停买,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船货。

这也就意味着新合约的签署将全面暂停。

这次暂停令不是冲动之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早在9月初就要求国内钢厂暂停购买必和必拓的金布巴粉。



暂停令发出后,必和必拓回应:"无法就商业安排发表评论。"

二十多年前,中国在大豆战中吃了大亏,当时国内油脂企业各自为政,被国际粮商轻松击破。



最终70%的大豆压榨产能落入外资手中,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

目标就是代表国内钢铁企业统一采购铁矿石,作为单一大买家获得议价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占全球海运铁矿石进口量的75%。

2024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突破12亿吨,创历史新高。

但长期以来,定价权却不在买家手里。



全球铁矿石贸易90%以上用美元结算,价格参照普氏指数。

中国钢企每年既要抗价格波动,又要承担汇率风险两头吃亏。

更要命的是供应格局,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占据中国铁矿石进口的80%。



三大矿商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形成寡头垄断。

想涨价就涨价买家毫无还手之力。

当年在高矿价刺激下,各国纷纷上马铁矿项目,如今产能集中释放。



市场从"卖方说了算"的时代,正在转向"供需平衡"的新格局。

必和必拓的份额在持续下滑,2025年,其对华出口份额降至18%。

而在几年前,这个数字还维持在15%-18%区间的高位。



照这个趋势用不了多久,必和必拓的市场份额会跌到10%以下。

讽刺的是必和必拓2024-2025财年西澳铁矿产量达到2.9亿吨。

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依然保持着全球成本最低的主要铁矿石生产商地位。

但产量再高没有议价权,一切都是空谈。



货币战场上的突围

长期以来,铁矿石贸易被美元牢牢绑定。

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结算货币却由别人说了算。

但现在人民币正在快速渗透这个领域。



2023年,铁矿石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只有5%。

到2025年这个数字跃升至25%,预计2026年底将突破40%。

中国推出的"北铁指数",用人民币计价,锚定青岛、曹妃甸的现货价格。



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联动。

大连期货市场的铁矿石成交量,已经是新加坡市场的23倍,价格与现货的相关性超过0.9。

未来铁矿石定价可能从"年度长协+现货溢价"的模式,转向季度合约挂钩现货。



这更贴合市场变化,避免钢企被长期高价锁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注意到这个趋势。

认为铁矿石结算货币的转变,会带动铜、铝、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去美元化"。



从"美元单极"到"多币共存",全球货币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的表态很微妙。

10月1日他对媒体说:"这令人失望,希望这个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

我希望看到澳大利亚铁矿石能够畅通无阻地出口到中国。"



"令人失望"这四个字背后,是无法言说的焦虑。

铁矿石是澳大利亚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

澳大利亚国库部预测,2025财年铁矿石出口收益将从1160亿澳元降至1050亿澳元,直接损失110亿澳元。



阿尔巴尼斯政府陷入了一个"不可能三角"。

既要紧贴美国的战略意志,又要维护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还要安抚国内利益集团。

2017年以来澳大利亚前几届政府盲目跟随美国,全方位破坏中澳关系。



炒作"中国威胁论",以"国家安全"为由阻碍经贸活动,带头鼓噪对中国进行"病毒溯源调查"。

中方的反制随之而来,对澳大利亚大麦、葡萄酒加征最高218.4%的禁止性关税。

暂停多家牛肉供应商出口资格,对龙虾和煤炭实施严格检验检疫。



阿尔巴尼斯领导的工党上台后,开始有意识地改善对华关系。

2024年3月中方取消了反倾销税,释放善意。

但澳方在稀土问题上的新动作,又让这种改善变得脆弱。



国内的压力同样巨大,必和必拓、力拓、FMG这些矿业巨头。

地方政府,出口商,港口协会,几乎所有与铁矿石相关的利益方,都在向堪培拉施压。



美国不会为了澳大利亚专门去和中国撕破脸。

日本、韩国、印度的市场体量加起来都远不如中国。

阿尔巴尼斯想要的"两全其美",在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下,几乎不可能实现。



结语

这场博弈,表面上看是铁矿石生意,实质上是全球资源贸易秩序的重构。

中方是最大的买家,完全可以用市场化的手段,争取公平的贸易权益。

合作的门没关,但踩线要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