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初,荷兰奈梅亨市上演了一场震惊全球的商业剧变。荷兰看守政府突然宣布对当地芯片制造巨头安世半导体(Nexperia)实施强制托管,阿姆斯特丹商业法院随即撤销中方背景CEO职务,并冻结公司资产处置权。这场被媒体称为"芯片劫持"的行动,直接导致中资收购方闻泰科技300亿人民币投资化为泡影。
这场接管行动暴露出荷兰司法程序的异常:三名荷兰籍高管先向法院起诉母公司,法庭竟在未进行实质庭审的情况下,直接剥夺中方股东管理权。对比意大利政府处理中化集团收购倍耐力案时给予的12个月股权转让期,荷兰的"闪击战"式操作显得尤为粗暴。
据知情人士透露,荷兰政府此举与美国施压密切相关。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后,今年6月美方警告荷兰称,若安世半导体继续由中方高管领导,其产品将失去美国市场准入资格。9月26日美国出台的新规更明确,被管制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同样受限,而安世正是闻泰100%控股的子公司。
面对荷兰的违约行为,中国商务部迅速启动反制措施,禁止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芯片。这个决策具有精准打击性:虽然安世总部在荷兰,但其70%的芯片产能位于东莞工厂。荷兰政府掌控了总部管理权,却失去了对中国生产基地的支配。
供应链危机在10月第二周集中爆发。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紧急发声,大众、宝马、奔驰等16家车企收到芯片断供预警。作为全球最大的基础芯片供应商,安世半导体每年供应上百亿颗物美价廉的芯片,广泛应用于发动机控制、车窗调节等基础系统。
协会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指出,虽然车企正在寻找替代供应商,但芯片规格差异导致系统调试需数月时间,而现有库存仅够维持数周。这种断供风险已引发行业恐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估算,若危机持续三个月,欧洲汽车产量将下降15%。
当前局势呈现三种可能:其一,荷兰政府效仿意大利模式,给予中方股东1年时间转让股权;其二,双方僵持导致企业被物理分割,荷兰持有欧洲30%产能,中国保留东莞70%产能;其三,在欧洲汽车业集体施压下,荷兰政府撤销接管决定。
这场由芯片引发的产业地震,暴露出全球化时代供应链的脆弱性。当政治干预超越商业规则,最终买单的往往是无辜的产业工人和消费者。正如欧洲投资专家鲁晓芙所言:"中美博弈的回旋镖,最终都打在了欧洲身上。"
(图片来源:欧洲主流媒体官网及社交平台)
作者鲁晓芙,葡萄牙政府"全球投资大使",著有《欧洲投资实用手册》等作品,长期关注中欧产业合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