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国务院力推场景培育: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加速应用,打造未来生活新范式

时间:2025-11-07 22:04:1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 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提供政策支撑。这一举措不仅呼应了“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的要求,更通过场景化实践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搭建关键桥梁。

场景培育: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催化剂”

“场景的本质是应用场地,但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铭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场景可以是业务、平台、园区或应用,例如“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城市数字大脑治理平台、零碳园区建设,甚至在线挂号等民生程序。这些场景蕴含着海量需求,为技术商业化提供了天然试验田。

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需经历真实场景的反复验证。张铭慎强调,场景能克服“闭门造车”的局限,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完整商业闭环。例如,医疗机器人需通过医院场景验证其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等功能的实效性;脑机接口技术则需在康复治疗场景中测试其安全性与用户体验。这种“试金石”作用,正是场景被视为技术商业化核心环节的原因。

政策加码: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成重点

我国此前已出台多项场景开放政策。2022年,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场景创新是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的新型政策工具。此次《意见》进一步细化方向,提出推动大数据、物联网、脑机接口等信息技术与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集成应用,创新健康咨询、问诊指引、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用药审核等医疗场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琛伟表示,场景承担着创新成果验证的功能。以医疗场景为例,通过系统性测试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成效,可全面检验配套设施、商业模式与制度政策的协同性,为规模化商业应用提供直接支撑。例如,医疗机器人在基层医院的普及,既能缓解医疗资源不均问题,又能通过真实数据反馈优化技术迭代。

五大领域22类场景:民生与产业并重

《意见》聚焦五大方向提出22类重点领域:

  • 新领域新赛道: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场景;
  • 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传统产业数字化场景;
  • 行业领域应用:交通、物流等垂直行业场景;
  • 社会治理服务: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等综合性场景;
  • 民生领域: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场景。

张铭慎总结《意见》四大亮点:“新”体现在技术、模式、业态的系统融合;“大”强调规模化应用与制度配套;“公”要求场景资源公平开放,防范市场分割;“实”则通过项目清单、示范引领等抓手确保落地。例如,《意见》明确禁止在地域、业绩、规模等方面设置限制条件,体现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决心。

专家建议:分批次推进,强化协同改革

如何更好落实场景培育?张铭慎提出三方面建议:

  1. 分领域落地:按项目清单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例如优先在医疗领域试点医疗机器人辅助手术场景,形成可复制经验;
  2. 重大任务引领:政府机关、国企需加快制定示范项目执行方案,如建设综合性智慧医疗场景,总结经验后全国推广;
  3. 协同改革突破:推动准入、场景、要素改革联动,例如在医疗场景中同步放宽设备审批、优化数据流通规则,并通过试点深化改革成效。

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有望加速“上岗”,不仅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更将通过场景化实践重塑未来生活图景。这场由场景驱动的科技革命,正悄然开启一个更智能、更高效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