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144人新晋,年轻化趋势显著

时间:2025-11-21 14:04:03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界面新闻

2025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正式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共有144位杰出科学家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71人。这一消息标志着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的最新名单正式揭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战略而设立的重要制度。作为我国科学技术与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群体的结构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次增选后,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分布和地域覆盖均呈现显著优化趋势。

年轻化与多元化:新晋院士群体特征鲜明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为57.2岁,较上一届进一步降低,其中最小年龄仅44岁,最大年龄66岁,60岁(含)以下占比达67.1%。女性科学家表现亮眼,共有5人入选。中国工程院方面,新晋院士中包括6位长期扎根西部边远地区的专家,以及8位女性科学家,彰显了国家对基层科研力量和性别平等的重视。

界面新闻特别关注到,44岁的北京大学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刘若川成为本次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其研究领域为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在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等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独立完成的“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项目更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中国科学院50岁以下新当选院士还有3人:48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承志、47岁的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张强,以及46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研究员鲁军勇。鲁军勇在电磁弹射技术研发领域成果斐然,尤其在特种直线电机、脉冲储能等领域实现多项原创突破。

工程院新晋院士:战略领域与地域覆盖并重

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中,年龄最大者为1955年5月出生的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余志武。同时,多名“70后”科学家入选,包括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云晓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杨超、华南师范大学杨中民、武汉大学姜卫平、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肖明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以及清华大学李俊华,覆盖网络安全、化工、教育、测绘、交通等多个国家战略领域。

外籍院士与国际合作深化

本次增选还进一步扩大了国际科技合作版图。中国科学院新增外籍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新增外籍院士24人,外籍院士群体的扩大体现了我国科技界的开放姿态与全球影响力。

严把入口关:增选机制凸显国家战略导向

据悉,本次增选严格遵循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在增选过程中坚持纪律严明,强化全过程监督,对候选人的学术学风、道德品行、遵规守纪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防说情打招呼等不当行为,切实保障院士队伍的纯洁性与权威性。

院士队伍规模再创新高

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达908人,外籍院士总数1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突破千人大关,达1002人,外籍院士总数148人。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我国科技实力的持续提升,也为未来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坚实的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