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以一场AI战略升级引发行业震动。其发布的AI全景图不仅宣布未来三年持续投入万亿规模构建人工智能生态,更通过C端与B端的双重布局,展现了从技术工具到产业生态的深度转型。这一动作不仅赢得资本市场当日盘中超7%的涨幅,更折射出投资者对互联网企业AI战略价值的重新评估。
与行业内追逐泛娱乐或AI工具化的潮流不同,京东将AI应用深度根植于零售、生活服务及消费电子等主营业务。其打造的“京犀”下一代购物与生活服务超级入口,通过语音指令即可完成购物、点餐、订酒店等操作,将AI从技术工具升级为生活伙伴。而数字人万能助手“他她它”搭载的“万能博士”智能体,不仅能提供财经资讯查询,还能直接完成外卖下单,进一步模糊了技术与服务的边界。
在智能硬件领域,JoyInside附身智能平台2.0版本已接入超过30家头部品牌,与宇树、众擎等10余家机器人企业达成合作。该平台为机器人、AI玩具、智能眼镜等硬件装上“大脑”,随着更多品牌接入,有望成为京东构建智能硬件生态的核心引擎。
京东在B端的布局更显技术深度与产业厚度。其发布的物流超脑大模型2.0、电商AI架构体系Oxygen、“京医千询2.0”医疗大模型及行业首个工业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覆盖了零售、健康、物流、工业四大核心领域。这些大模型并非实验室概念,而是通过“自身先行验证,成熟后对外输出”的路径,实现了技术到商业价值的闭环。
以波司登为例,作为首批搭载京东“AI试衣”功能的品牌,其消费者上传照片即可生成高清试穿图,不仅提升购物效率,更帮助品牌降低退货率。同时,京东数字人入驻直播间实现24小时服务,AI生成的高质量营销物料则加速了新品上市周期。
两年前,京东提出“大模型价值=算法×算力×数据×产业厚度²”的公式,而在2025年大会上,这一公式被迭代为“人工智能的价值=模型×体验×产业厚度²”。京东集团CEO许冉强调,公司不追求运动式AI创新,而是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真正为产业创造价值的AI。
这种务实路径体现在京东的每一项AI能力均通过内部业务验证。例如,京东云开源的JoyAgent智能体作为行业首个100%开源的企业级产品,实现了前端、后端、框架的全链条开放。而本次大会上开源的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2.0”及多智能体协作框架OxyGent,则进一步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进程。
京东的AI生态构建呈现“技术开源+数据开放”的双轮驱动模式。在技术层面,其将历经内部复杂场景锤炼的AI能力全面开源,反哺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自身技术领导力。在数据层面,京东宣布逐步开放仓储、分拣、配送等物流场景及药品管理、在线问诊等健康场景数据,为行业提供高质量模型数据集。
公司创始人刘强东亲自担任探索研究院院长,全球招募人工智能科学家,并与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在供应链应用等领域开展前沿探索。这种“扎根产业+开放生态”的策略,使京东在AI竞赛中形成了独特优势。
多家机构研报指出,国内AI行业追赶趋势迅猛,头部企业有望实现后发先至。京东的优势在于其零售、物流、健康等实体经济场景中积累的丰富数据与产业理解。通过“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的路径,京东不仅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更以产业厚度为核心构建了AI技术的规模化试验田。
当前,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产业生态。京东凭借供应链与产业积累,成为大厂AI竞赛中兼具技术深度与商业稳健性的标杆。正如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理事长高德康所言:“京东的AI应用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更帮助品牌实现了降本增效,这种价值创造才是产业AI的核心。”
作者:薛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