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在上海市宝山区南大智慧城,一个创新的科技应用场景正悄然兴起。自9月28日起,一支由六条宇树科技研发的四足机器狗组成的特殊巡逻队正式上岗,它们将与无人机紧密配合,共同执行全天候、自主化的巡检任务。
目前,三条大型B1机器狗与三条小型Go2机器狗已投入实际运行。这一举措的背后,是现代城市化对智慧治理和安全效率不断提升的迫切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巡检方式在应对复杂场景时显得力不从心。为此,今年2月,宝山区、宇树科技与上海大学携手成立了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为这一创新应用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小型机器狗虽然灵活,但其设计初衷并非针对复杂的户外环境,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华子恺解释道。为了满足户外巡检的实际需求,研究院团队对机器狗进行了关键升级,加装了视觉传感器、探头等设备,并采集区域地形数据对它们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户外环境。
经过自6月开始的严格测试,目前,中央控制台全域监控、反馈警情和安排处理已形成闭环。这些机器狗和无人机已能有效弥补人力巡检的不足,它们能够轻松进入狭窄通道,具备全视角视野,并能进行高频次巡逻。而无人机则负责高空巡视建筑工地、处理紧急险情,并与地面机器狗协同跟踪目标,共同构建起一个高效、智能的巡检体系。
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的南大智慧城,为智慧巡检提供了丰富的试验场景。南创经济公司副总经理朱诚表示,该系统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智能识别车辆违章、工地安全监控等。据初步测算,这套智慧巡检系统成熟后,每年可节省一笔可观的安保资金。更重要的是,该模式具备可复制性,未来有望推广至其他园区或地区,为更多区域的智慧治理贡献力量。
然而,南大智慧城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当前,该区域正着力布局“数字经济+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三大未来产业赛道,已汇聚逾2000家企业,其中超半数为数字经济企业。在机器人产业链上,已有十余家企业落户,结合上海大学的研发力量,一个“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已初具雏形。
上海大学在机器人领域拥有深厚的积淀,其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早在1980年代便设立了机器人研究所。今年启用的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更是成立了感驱控一体化融合、柔性机器人技术、先进检测方法和装备等研究组,共同开展科研、训练等工作,为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华子恺指出,研究院的核心使命之一是解决通用机器人的共性技术难题,并推动场景落地。“未来关键是需要更多落地场景,只有用起来,才知道如何真正满足需求。”他强调道。随着宇树机器狗在南大智慧城的成功应用,机器人商用落地的步伐正不断加快,为智慧城市的构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