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新质观察|AI赋能:国产动画能否借力崛起?

时间:2025-09-30 11:11:32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

谷歌Nano Banana引发的文生图技术革命,正以工作流模式重塑AI创作生态。这款大模型在图像一致性与可控性上的突破,不仅让用户告别了“拆盲盒”式的提示词试错,更推动Gemini应用以更低成本、更强功能登顶美国iPhone应用榜首,并覆盖108个国家市场。这场技术风暴背后,一场关于动画产业未来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


当业界目光聚焦于AI绘画时,一条看似低调的产业新闻却暗藏玄机——艺画开天出品的《灵笼》第二季,在完结一个月后以IMDB 9.5分的成绩刷新国产动画评分纪录。这部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精品工程的作品,不仅代表着国产动画工业化最高水准,更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标杆。

生成式AI与国产动画的双重跃迁曲线,是否将交汇出产业崛起的新坐标?

AI工具革命: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

Nano Banana代表的AI技术已突破实验室边界,成为中小团队的核心生产力。动画工作室正通过AI批量生成角色关键帧,将写实图像转换为吉卜力风格动画,甚至实现中间帧的智能补全。这种变革让传统动画制作中占40%工作量的纸上作业逐渐被数字化取代,新手画师得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专注核心创作。

黄金年代:需求井喷与产能困局

2010年网络动画时代开启后,国产动画形成“流量+IP+X”的消费生态,游戏、潮玩等衍生形态持续拓展边界。艺画开天CEO阮瑞指出,当前动画剧在商业价值上已与真人剧比肩,这在十年前难以想象。80后、90后消费主力与Z世代、α世代的天然动画基因,推动2025年产业规模预计达4500亿元,二次元用户突破5亿。

但产能瓶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优质动画剧集普遍存在2-3年排期周期,传统制作中40%流程依赖手工,12-24集剧集需2-3年制作周期。《灵笼》粉丝曾经历4年等待,折射出行业深层矛盾。

AI破局:5人团队挑战传统工业

8月上线的AI原生动画《有山灵》给出惊人答案:5人团队+即梦AI大模型,6个月完成全链路制作,成本降至传统模式十分之一。这种“轻量化创作”模式已被浙江大学纳入教学案例,预示着AI正在重构动画教育体系。

日本动画界同样掀起变革,柔树特效使用国产大模型制作的《观察者悖论》实现周更,角色设计到特效生成全流程AI化。“一人工作室”模式在日本快速普及,证明技术平权正在消除创作门槛。

工业化2.0:AI加持的系统革命

《灵笼》第二季的技术突破更具战略意义。通过UE5引擎应用,场景搭建效率提升数倍,单帧毛发渲染量突破200万根,全季1.7万个独立镜头中特效难度翻倍。更关键的是构建“人机协同”流程:AI完成生物设计初稿、分镜迭代等基础工作,美术团队专注情感表达,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双重飞跃。

这种工业化升级使单集渲染成本降低40%,制作周期缩短30%。艺画开天敢于提前官宣《灵笼》第三季定档,底气正来源于沉淀的AI工业化产能。

未来图景:四大趋势重塑产业

1. 工业级大模型:国内图生视频模型已支持复杂表情生成与精准运镜控制,混元、即梦等模型持续进化,未来可能诞生颠覆传统创作模式的工业级解决方案。

2. 智能化创作引擎:UE5等平台将集成更多AI插件,形成全流程工具链。谷歌Mixboard等AI原生工具的出现,预示主流制作软件面临重构。

3. 分布式生产网络:导演中心制的智能生产系统将实现资源时空异步配置,每个节点既可独立创作,也能协同完成大型项目,催生“混合型人才”新时代。

4. 众创型IP孵化:腾讯动漫《时光代理人》通过弹幕投票决定剧情,B站“灵学家”参与叙事优化,数据驱动的共创模式正在取代传统作者中心制。

当AI突破创作可控性天花板,当智能化引擎降低技术门槛,当分布式网络释放个体潜能,国产动画或将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替代,而是通过人机协同创造人力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正如宫崎骏的手绘与AI特效的交融,终将开辟新的美学维度。

(作者陶鹤山为数字经济工作者,从事数字化领域政策规划)

来源:陶鹤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