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预制菜”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有网友提出,广东人对大部分预制菜持保留态度,但唯独对豆豉鲮鱼罐头情有独钟。这款罐头不仅被广东家庭广泛接受,更因其独特风味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纷纷发文表示:“广东爸妈唯一允许进入家里的预制菜,就是豆豉鲮鱼罐头!”这款罐头究竟有何魅力,能让挑剔的广东人如此喜爱?
实际上,罐头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预制菜。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根据通知,即食食品(如罐头、火腿肠等)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并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那么,豆豉鲮鱼罐头为何能成为广东人的“舌尖缪斯”?小心掀开罐头盖子,裹满豆油的豆豉香气扑鼻,铺在酥香的鲮鱼上。吃鱼不吐刺不要紧,炸过的小刺酥软而浓香;怕鱼腥也不要紧,用筷子尖轻轻拈一口,鱼肉简直似晶莹香脆的猪油渣落在饭上,腥味全无,只剩醇厚的鲜味。
夹起第二口鲮鱼,再配上豆豉,小心翼翼地把两位老搭档一同送入口中,豆豉与鲮鱼融合豆油的香气在唇齿间迸发,再大口送下一筷子米饭,简直是鲜咸适口、糖油混合的“碳水炸弹”。
近日,在综艺节目《一饭封神》中,广东厨师陈晓东烹饪的一道豆豉鲮鱼拌面广受关注。谢霆锋品尝后表示:“这就是家的味道。”豆豉鲮鱼罐头之所以能俘获广东人的心,原因在于好食材、好手艺、好工艺缺一不可。
豆豉鲮鱼是广东阿妈们锅铲下的“全能战士”。苦瓜吃不下去?用豆豉鲮鱼炒!想补充蛋白质但不爱吃水煮蛋?还是用豆豉鲮鱼炒!最经典的组合,莫过于一道横扫夜市大排档与家常餐桌的豆豉鲮鱼油麦菜。下锅快炒,薄盐吊鲜,油麦菜的清新味苦与豆豉鲮鱼的醇厚咸香简直是天作之合,且炒起来极为简单。
然而,在很多人眼里,罐头食品并不健康,“罐头添加了很多防腐剂”“没营养又不健康”。这是真的吗?
据报道,肉类罐头因为肉质内含有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一些厌氧微生物,所以国家标准允许使用一些添加剂,例如乳酸链球菌、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等。然而,就我国的生产技术而言,目前多数工厂仅依靠灭菌技术就能确保肉类罐头在适当条件下长期保存,因此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实际上,市面上销售的肉类罐头大多不含有防腐剂,大家不必过分担忧罐头食品的安全。
此外,在鱼肉罐头中,高温加热过程对鱼肉中丰富的蛋白质和n-3脂肪酸不会有太大影响。虽然鱼肉中的B族维生素很怕热,加热会造成大量损失,但鱼类并不是B族维生素的最佳来源,可以通过粗粮等其他食物获得。
而且,鱼肉罐头在加工过程中也有好处。罐头制作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加热能够使鱼骨变酥变软,大量骨钙溶出,使得鱼骨中的钙含量大幅增加。而其中的铁、锌、硒等矿物质则并没有损失。
那么,如何选购罐头食品呢?首先,要看清配料表,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本身不可接受的食品添加剂,如酱油、色素。根据国家规定,食品使用添加剂都必须在配料表中明确体现,以供消费者选择。其次,看罐头的色泽是否自然。部分罐头食品中允许使用可食用色素,但使用量、使用范围必须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最后,看包装中标签内容是否完整清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罐头标签完整清晰,标有品名、厂名、厂址、联系方式以及配料表、净含量、固形物含量、执行标准代号、生产日期、保质期限、营养成分表及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除此之外,在食用罐头时还应检查罐头是否有破损,尽量选择糖分低、盐量低、脂肪低的茶品。而开罐后,请尽量一次全部吃完,吃不掉的也不要二次食用,因为没有添加防腐剂的罐头,打开后没有及时吃完很容易坏掉,尤其是温度高的时候。同时,也不建议在家自制罐头。罐头食品得以长时间保存是基于良好的容器密封性能与热力杀菌,达到商业无菌状态;而家庭式自制既无相关设备也无判断能力,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看到豆豉鲮鱼罐头,你的DNA动了吗?欢迎在评论区中交流~
**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来源 | 幸福福田、读特新闻、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广州日报
编辑 | 胡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