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产业正掀起新一轮全球化浪潮。据证券时报统计,2025年票房前20的国产影片中,有15部实现海外上映,前10名中更是有9部登陆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国产电影海外总票房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大关,标志着中国电影从'本土输出'向'全球传播'的战略转型。
全球化布局:从'可选'到'必选'
以《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为例,该片在2025年春节档同步登陆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影院。从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到非洲的加纳、尼日利亚,这部东方奇幻巨制在海外持续热映。出品方北京文化通过前置宣发策略,提前制作IMAX和杜比国际版本,预订多国最大IMAX影院首映,成功推动影片海外票房突破800万美元,其中马来西亚市场贡献超200万美元。
同样表现亮眼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外票房达6900万美元,北美市场贡献近2600万美元。光线传媒半年报显示,该片已在43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创下15个市场的票房纪录。其英文配音版8月登陆北美、澳新市场,日文版计划在日本进行数年长线放映。
技术革新与叙事突破:文化折扣的破解之道
国家电影智库创始人刘正山指出,国产电影成功关键在于内容创新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哪吒2》剥离传统神话框架,聚焦亲情、成长等普世主题,有效降低文化折扣。成都奇影动漫创始人傅胜特别提到,影片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实现了毛笔晕染的实时模拟,将中国美学注入现代动画工业体系。
技术层面,中国动画电影已形成独特竞争力。《深海》团队首创的'粒子水墨'技术,结合工业化制作流程与国际先进技术融合,使《封神第二部》的特效场景达到国际水准。这种技术积累与叙事创新,成为打开全球市场的'金钥匙'。
精准宣发:本土化策略的全球实践
北京文化副总裁晏晶透露,《封神第二部》制作了英、法、德、俄等15种语言版本,选择当地头部发行团队,根据院线分布和观影习惯制定差异化策略。这种'在地化'宣发模式,使影片精准触达目标受众。
光线传媒则采用'海外直发'模式,与国际化发行公司合作。例如《哪吒2》在北美通过Well Go USA发行,在澳大利亚通过Transmission Films运作,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文化出海新机遇:从电影到产业的生态构建
当前中国电影出海呈现题材多元化特征,涵盖神话、科幻、历史、现实等类型。刘正山认为,这种转变不仅完善了文化出海版图,更为产业开辟新增长点。数据显示,2002年《英雄》海外票房占比达80%,而今中国电影海外市场份额仍有10倍提升空间。
政策层面,《'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增强国际竞争力目标。电影与旅游的协同发展已现成效,'跟着电影游中国'活动带动入境游增长,形成'文化+旅游'新模式。
北京文化晏晶表示:'从电影大国迈向强国,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海外票房突破证明,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演绎能获得全球共鸣,这坚定了我们传播中国之美的信心。'

责编:彭勃
校对:杨舒欣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